诸葛亮的死很不合理,为何不在死前主动退兵,考古给出新说法( 二 )


虽然 , 陈寿“晚年多次被贬 , 屡次受人非议 , 历经十年艰辛” , 但他依旧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 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
不过 , 唐朝房玄龄等撰写《晋书·陈寿传》时收录了陈寿的因私利而不在书中为丁仪、丁讷列传的传闻 。 说陈寿曾对二人的儿子们讲:“送我千斛米 , 我就为令尊大人写好传记 。 ”丁氏不答应 , 陈寿便没有为二人立传 。
然而 , 事实上 , “曹丕即王位后 , 就杀了丁仪、丁讷并男口” , 二人又哪来的子嗣 。
对此 , 清朝潘眉也在《三国志考证》中指证:“丁仪、丁廙 , 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 , 外无摧锋接刃之功 , 内无升堂庙胜之效 , 党于陈思王 , 冀摇冢嗣 , 启衅骨肉 , 事既不成 , 刑戮随之 , 其实魏朝罪人 , 不得立传明矣 。 ”也就是说 , 二人的身份太低 , 根本就达不到列传的级别 。
因此 , 有人说《晋书·陈寿传》中“索米不得不为立传”的言论 , 最是无知 。
所以 , 从陈寿的以上经历来看 , 他绝对是一个有原则和有骨气的文人 , 尊重历史据实而著《三国志》的可能性应该非常得高 。 或许 , 因此陈寿一生才郁郁不得志 。
那么 , 《三国志》在传抄过程中 , 问题会出现在哪个环节上呢?
中书监荀勖曾给陈寿“穿小鞋”的一大理由就是因为不满意陈寿所著的《魏书》内容 。
同时 , 从《晋书·陈寿传》中“索米不得不为立传”的言论来看 , 依旧有针对陈寿的当权人物想要抹黑他 。

诸葛亮的死很不合理,为何不在死前主动退兵,考古给出新说法
文章图片
陈寿与《三国志》
显然 , 史书的内容很容易受到当权者好恶的左右 , 想要保持“据实而著”有多么的难 。
297年 , 享年六十五岁的陈寿因病去世后 , 在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的提议下 , 晋惠帝才诏令河南尹、洛阳令派人去陈寿家 , 抄写其书 。
也就是说 , 陈寿死后 , 他所著的《三国志》才开始被传抄 , 而之后的《三国志》版本 , 几乎都是那时传抄下来的 。
但是 , 在官方抄写的过程中 , 是否有人更改了陈寿《三国志》原版的部分内容呢?如果没有 , 那么新疆考古发现的裴注《三国志》残篇又为何会有不同的说法呢?
又因为裴松之是东晋、刘宋时期的官员 。 如果 , 新疆考古发现的裴注《三国志》残篇是《三国志》原版本 , 那么是否说明 , 在斐松之时期之前 , 流传的《三国志》版本并没有被人更改 。 或许 , 是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 , 才被人为更改了?
其实 , 从陈寿的死到北宋之前的700多年间 , 《三国志》并非以一套书籍的形式流传 , 而是以《魏书》、《蜀书》和《吴书》三书的形式 , 单独流传 。 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 , 三书才被合为一书 。 可以说 , 后来的《三国志》三书一体的版本 , 应该都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 。
那么 , 在三书合为一书的过程中 , 是否存在选取版本的偏差呢?这还真不好说?
虽然 , 暂时确实无法证实那份史料为原版 , 但是不管怎么说 , 现在的《三国志》版本中关于诸葛亮的死 , 说法确实不太合理 , 而考古发现的裴注《三国志》残篇中诸葛亮死的说法 , 似乎更加合理 。 对此 , 希望在今后的考古发现中 , 能够找到破解二者之间冲突的有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