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狂言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过去20年拿19个奖,为何这么强?( 二 )


日本曾狂言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过去20年拿19个奖,为何这么强?】而从2005年到2015年 , 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 , 居发达国家首位 , 而2016年美国为2.8% 。
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 201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正是靠着“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获得的3亿日元经费才完成初步的iPS细胞开发 。 2007年日本政府又为他追加了70亿日元的支援经费 , 科研才得以成功 。
后来多位日本诺奖得主表示 , 获奖也是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 。 高付出才能得到高回报 , 日本在科研投入这一方面倒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

日本曾狂言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过去20年拿19个奖,为何这么强?
文章图片
(三)尊敬知识分子 , 重视教育发展
在日本 , 科学家被称为“先生” 。 而“先生”一词不是谁都能用的 , 只有民众心中最为崇高与敬仰的职业 , 才能有此殊荣 。 日本科学家这一职位 , 可谓是广受社会尊重 。 后来据日本权威机构统计 , 在日本的180多种职业中 , 大学教师得分83.5分 , 职业威望仅次于并列第一的法官、律师 , 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
就连日元上 , 也是不印天皇 , 不印首相 , 印的全都是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这类人 。 一千元日币上是野口英世 , 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五千元日币上是樋口一叶 , 日本著名文学家;而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那个目光坚毅、面色严肃的人 , 则是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福泽谕吉 。
纸币人物肖像的选择 , 可谓既体现了国家的意识 , 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文化 , 彰显着这个民族对待历史和未来的态度 。

日本曾狂言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过去20年拿19个奖,为何这么强?
文章图片
当然 , 除了尊敬知识分子外 , 日本也将获得诺奖的重要因素之目光 , 投射到了教育界 , 任何的科学技术必须要以先进的教育普及为支撑 , 否则天才再聪明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所以在上个世纪末期 , 日本就进行二次教育改革 ,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真正的人才 , 强调“增设理科类高等教育机构”“保障大学财政状况” 。
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一项调查中 , 研究人员发现:日本的教育系统 , 居然是最公平的教育系统之一!日本几乎能给“穷孩子”和“富孩子”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
在日本 , 孩子的学术表现仅有9%受到家庭经济背景的影响 , 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值是14% 。 可以说在日本 , “有贫困的地区 , 但是没有贫穷的学校 。 ”

日本曾狂言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过去20年拿19个奖,为何这么强?
文章图片
(四)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
对研究的耐心和专注是日本诺奖神话的路径 。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成功者很少中途改变方向 ,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 坚持到最后的人大多能成功 。 ”日本的学者对于研究有着超常的耐心和专注力 。 这不仅是个人的素养 , 更是一个民族长此以往所培养出的精神文化 。 他们可以容忍失败、可以容忍孤独、可以容忍几十年如一日的无聊枯燥生活 ,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成功的必经之路 。
2016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等待这个奖项 , 足足等了二十年 。 在此前二十五年的学术长跑里 , 他经历了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转专业、独自缩在小实验室长达九年无人问津的学术生活 , 但是他一直在坚持 。 而正是因为这份耐心和专注力 , 使得他在大千世界中总能发现不同寻常的新奇点 , 并对其进行深刻持久的研究 , 最终发掘出科学的宝藏 。

日本曾狂言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过去20年拿19个奖,为何这么强?
文章图片
最后我们要说 , 过去20年间日本能拿19个诺奖神话并非是从天而降 , 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 诚然 , 日本的国情有其特殊性 , 然而对科学的重视和投入却没有半分虚假 。 要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 我们未尝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
我国目前只有屠呦呦一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 , 差距还很大 。 不过 , 诺贝尔奖有滞后性 , 比如往年颁发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 , 都是几十年前所做的研究 。 而近年来 , 我国的科学研究 , 尤其是基础科研 , 得到了长足进步 , 越来越多的原创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 未来可期 , 相信我们国家的科研水平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