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采访人员 陈李育)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贵州省赤水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上榜。
从技术服务能力薄弱、无法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到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获国务院通报表扬,6年时间,赤水市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答卷上,写下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文章插图
赤水市两家县级公立医院执业(助理)医数由改革前166人增至299人,增幅80.12%。(胡家林摄)
决心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亟待破题
2021年6月初,采访人员走进赤水市人民医院,看到安静整洁的环境、宽敞明亮的病房、现代化的医疗设施,病人们正安心就诊休养。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市里最差的医院”。
“有一次去遵义市开会,点名时有人问:‘市里最差的那家医院人到了没?’”说起医院曾经的窘境,赤水市人民医院院长田园总想起那次会议经历。
别人口中“市里最差的医院”究竟什么模样?医改前,赤水市人民医院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技术力量都十分薄弱。医院建筑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医院环境狭窄、设施陈旧、设备落后匮乏。医务人员有400余人,正高职称仅1人,编制床位仅300张。医院技术力量不强,当地老百姓看不好病,宁愿舍近求远都要去到四川、重庆等地看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凸显。
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医院都意识到,“赤水市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文章插图
经过系列改革,赤水市实现基层接治、上级诊断、分级诊疗。
破局
政府主动、部门联动、医院推动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怎么办?
“直面问题,直击痛点!”赤水市政府副市长郑玉兰说,应对这些突出问题和挑战,对于赤水来说,唯有改革。
2014年,赤水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场剔骨换血的改革拉开大幕: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赤水市推出了“政府主动,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部门联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院主动,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的系列举措。
该市组建了市长担任主任的赤水市公立医院管委会,成为改革的“操刀者”,集中研究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重大事项,最大程度简政放权。同时,市医保、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联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两家县级公立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执业护士、全科医师不断增加;公立医院重点专科由1个增至16个;城乡居民医保县内就诊率由62.49%增至89.44%。
加大财政投入。自2017年以来,赤水市财政对公立医院“六项投入”的资金达1.5亿元,项目建设资金达2.55亿元,承担化解公立医院历史负债5000余万元。
深化人事薪酬改革。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外引内育”,引进外地优秀人才、选拔本土高级技术人才搭建管理团队,大胆启用年轻专业技术骨干;明确考核指挥棒,给予院长最大的改革权限;增加两家医院编制590名,让两家医院编制总量不足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强化公立医院党建。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医德医风建设,队伍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明显转变。
成效
从处处是痛点到进入国务院表扬名单
改革的初心是为人民谋福祉。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赤水市公立医院改革以破竹之势,在关键环节破冰前行。
“要在以前,我这个情况必须到外地手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病治好。”李阿姨是赤水市人,5月下旬因为车祸骨折住院,在赤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她说这次手术,省去了几小时车程的奔波,家里人也方便照顾,真实感受到了市人民医院的变化。
在李阿姨印象中,多年前,周围的人骨折了宁愿去找外面的土医生,都不愿到人民医院来看病,究其原因“就是不相信这里的医生和技术”。
如今,通过医改,赤水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打造了包括骨科在内的7个重点学科。2018年,医院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2019年,被确定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医院。
关于医院的变化,消化科主任医师洪涌深有感受。“原来医院没有专门的消化科,和神经科一起看病,我在门诊一天只看10多个患者。”
- 经络|站一站,竟是最 好锻炼法!每天5分钟,28天收获8大神奇变化!
- 网友|虎娘日报:云顶开发日志预览 TT收获年前首胜
- 护士|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护理团队创新项目再次获奖
- 改革|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中心将启动建设
- 基层|安徽二十个地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
- 县医院|县医院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 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圳将试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
- 王春霞|最新出生缺陷救助政策来了 这208个病种可获得救助
- 患者|嘉兴一院荣获2021年度 全国心衰中心“质控达标之星”荣誉称号
- 日本|(国际疫情)综合消息:日本智利日增新冠确诊病例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