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6月29日上午 ,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94岁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是获得这份殊荣的二十九人之一 。
大家熟悉的他 , 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 , 是《渴望》中温文儒雅的王子涛 , 是《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 , 是《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他还曾是一位地下党员 , 走上职业演员的路也是听了党的安排 , 甚至蓝天野这个名字 , 也是听党的话改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内容出自/《北京日报》
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的人生 , 真是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 , 生命藏在里面 。
蓝天野第一次登台演话剧 ,
是在1944年 , 他17岁 ,
演出的剧目是《日出》 ,
那时 , 他还“什么都不懂” ,
只单纯着迷于艺术的魔力 。
到了2020年、2021年 ,
在漫涉过70多年的艺术人生后 ,
他仍精神饱满地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
演时 , 台词念得浑厚有力字句铿锵;
导时 , 更是严格把关亲力亲为 。
其热情 , 其追求 , 其成就 ,
当得起一句“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 ,
当得起一句“德艺双馨 , 初心未改” 。
17岁 , 初上舞台
《第一次登台演话剧》
在年少时 , 怎么也没想到 , 我会做个演员 , 那时候 , 满心兴致都在画画上 。 最早使我知道了还有一种艺术门类叫话剧 , 并且对此发生了兴趣 , 是1942年在北平三中读高一时 , 看一拨大学生中学生在学校小礼堂演曹禺的《北京人》 , 其中有比我高一班的三中学生苏民 , 在戏里演曾廷 。
这是我第一次看话剧 , 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在舞台上化身为另一个人物 , 年龄性格各异 , 演的还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儿 , 离奇又含蓄的故事 , 穿着也不一样 , 强烈地吸引了我 。
文章图片
那时看的大多是学生剧团的演出 , 偶尔也有跑码头的职业剧团到北平来演戏 , 水平一般都不算高 , 甚至还有粗制滥造的 。 就在这时期 , 由黄佐临先生创办的上海苦干剧团到北平来 , 演了《大马戏团》和《秋海棠》两个戏 , 水平要高很多 , 特别是从演剧观念上 , 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 我在舞台上看到了生动的人物和场景 。
石挥无疑是苦干剧团的台柱子 。 当时传闻石挥主演的《秋海棠》是他的代表作 , 但我更喜欢他们的《大马戏团》 , 石挥扮演的慕容天锡一出场就让我愣住了 , 心想哪儿找来这么个演员 , 留了个二道毛子头 , 相貌猥琐油腔滑调 , 完全不像很多剧团演员都是靓男俊女 , 再搭配些专演老人和反派或以逗笑观众为能的喜剧演员 。 我这才悟到 , 这是演员创造的人物 , 活脱脱一个鲜明人物形象 , 原来戏还可以这么演 , 原来戏应该是这样演 。
文章图片
那时候我还没上台演过戏 , 但是对话剧已经着了迷 。 《大马戏团》苦干剧团石挥的表演打动了我 , 应该说这是从演剧美学观上引发我思考的一次启蒙 。
因为一心想学画 , 1944年我索性就考入国立北平一专 , 苏民也同时考入一专 , 我们又是同校了 。 就在这一年底 , 苏民拉我演了第一次话剧 , 以沙龙剧团的名义演《日出》 , 可能角色都已经安排有人了 , 让我演黄省三 , 排了几天戏 , 台词熟了 , 走了走地位 , 就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 。 那年我17岁 , 确实什么也不懂 , 一米八的身高 , 也还算得上魁梧 , 尽量演一个卑微、哀求无助的小职员吧 。
文章图片
沙龙剧团也由学生组成 , 演员来自各个学校 , 也有个别是临时约来的 , 在那时 , 沙龙剧团算是比较严肃认真的 , 演戏也都很用心 , 它还有自制的两套小布景片 , 这可是其他学生剧团做不到的 。
《日出》在长安大戏院演了两场 , 是由北平四中组织 , 为毕业班印纪念册筹款的演出 。 从此 , 我就算参加沙龙剧团了 , 平时没有固定活动 。 再过了一阵子 , 又筹划排演《沉渊》 , 这次请来了郑天健做导演 。 郑天健这位老大哥当时还在北大法学院就读 , 在学生演剧活动中是经验非常丰富颇有影响力的 , 他第一次来的时候郑重宣布 , 想要搞戏就要认真下功夫 , 不能草率按老套路演 。 这也给我们很大鼓舞 , 懵懵懂懂感到 , 我们演话剧是在搞艺术 。
稿源:(央视新闻)
【】网址:/a/2021/0630/0630114Y302021.html
标题:一世“蓝”心,“天野”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