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是连接母亲和孩子的纽带 , 脐带的结扎离断 , 标志着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 开始了自己的生命之旅 。 脐带残端也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个开放性伤口 。
在以前医疗不发达的时候 , 很多孩子都是在家出生 , 由于脐带处理不规范等问题 , 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很高 , 甚至发生破伤风感染 , 让很多新生命折戟在起航之初 。 随着医疗的进步 , 家庭分娩越来越少 , 脐带处理越来越规范 , 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 。
但是 , 脐部的护理仍然让一些家长头痛 , 到底应该如何护理宝宝的肚脐呢?
文章插图
预防感染
感染是脐部最常见的问题 , 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红肿、渗液、触摸哭闹 。
脐部之所以容易感染 , 主要是因为结扎后伤口的存在 , 而脐带里有脐动脉和静脉 , 生后虽然血流没了 , 但管腔结构还可以存在10~20天 , 这就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 细菌入侵感染可以造成轻微的脐炎 , 也可以是脐部蜂窝织炎、腹膜炎、门静脉炎 , 甚至引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 为减少感染的风险 , 一方面要规范脐部结扎 , 另一方面要加强脐部护理 。
【孩子|关于宝宝肚脐的烦恼】在被结扎后 , 脐残端由于失去血流会逐渐干枯 , 然后脱落 。 在脱落之前 , 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很重要 。 清洁可以减少细菌的沾染;干燥一方面可以减少细菌的繁殖 , 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残端的脱落 。 清洁干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原则 。
文章插图
保持清洁、干燥的方法是让脐部尽量不要沾水 , 用擦浴来代替洗澡 。 尽量不要把尿片包到肚脐以上 , 以免被尿液浸湿 。 世界卫生组织这个推荐是基于当时的证据认为局部使用消毒剂与脐带干性护理及安慰剂比较 , 未发现脐带感染率有何差别 。 但推荐时证据不那么充分 , 为谨慎起见 , 建议在细菌感染风险高的地区 , 也就是发展中国家 , 按照当地惯例使用消毒剂为好 。
脐部出血
除了感染 , 脐部偶尔也有出血的情况 。 残端脱落前出血多半是衣物或尿布磨蹭刺激脐残端所致 , 有时是因为残端结扎得不够紧 , 也有少部分是因为孩子凝血功能异常或局部感染引起 。 也有些孩子在残端脱落时会有点出血 , 少量出血一般以纱布压迫就可以止住 , 如果出血不止也要尽快找医生处理 。
文章插图
残端脱落之后
脐残端大部分在生后1~2周内脱落 , 也有些更迟一点的 。 如果到了2个月还没脱落 , 就要让医生检查一下 , 有些是因为结扎不够紧 。 残端脱落后 , 有些孩子的脐窝会有个小创面 , 大部分10多天就可以愈合 。 在完全愈合前可能会有少量液体分泌 , 可以用棉签蘸碘伏或酒精清洗一下 。 如果创面不愈合而是有些颗粒状的红色肉芽 , 就需要找医生处理 。
有些孩子脐窝持续有分泌物 , 如果是脓性分泌物 , 可能是感染引起的 , 要找医生处理 。 如果有气体或粪水流出 , 可能是卵黄管残留所致的脐肠瘘 , 那是因为肚脐和肠子相通;如果流出的是清亮液体 , 可能是尿液 , 那是因为脐尿管未闭合导致肚脐和膀胱相通 。 也有一些是因为脐窝里有小的脐茸(也称为脐息肉) , 因其表面的黏膜有分泌功能 , 会持续产生液体 。 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手术来处理的 。
因为现在不少医院都不再采用传统的线扎脐残端 , 而是用一个很小的塑料环套扎 。 有些孩子脐窝比较深 , 有时残端脱落后塑料环仍然留在脐窝里 , 也会引发异物反应产生分泌物 , 需要仔细检查 。
误区
关于肚脐 , 民间还有些误区 。 有些老人听见孩子肚子咕咕响 , 认为是肚脐进了风 , 要用针扎孩子才能好 。 然而事实上这是正常的肠鸣音 , 是肠子里气体和液体流动的声音 。
有些家长觉得肚脐是一个重要的部位 , 不能清洗 , 否则会生病 。 事实上清洗肚脐是安全的 , 长时间不清洗反而容易让污垢残留诱发脐炎 。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增订本)》
- 单位|永嘉发布关于做好杭州来永返永人员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告
- 老婆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从楼上摔下来,孩子没保住
- 前夫不同意她生二胎,半年后发现孩子不是前妻的
- 她受继母虐待从小跟着叔叔生活,帮离婚多次的叔叔养大孩子
- 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去打疫苗,看到这画面,网友感叹:大写的佩服
- 技术|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命名 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 小吊梨汤|【健康养生】冬季宝宝咽喉干痛,推荐一道润肺降燥的小吊梨汤
- 儿女带12个孩子回家过年,一顿饭就花掉600元,外公直皱眉:寒假吃掉一年养老金
- 辅食|孩子吃的饭菜到底如何放盐、放糖?
- 周同学|近视科普行 关爱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