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可以说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国民美食”之一了,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有所了解,一定听说过这个味道独特的东西。这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发酵类食品,却在中国餐桌上非常“不受待见”,很多人都觉得它味道很臭,无论是从外观上和气味上都与美食不挂钩。然而正是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食物,却被发现在心血管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
文章插图
一、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奇特纳豆
纳豆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1996年,日本曾连续流行一种名为“O-157”的大肠杆菌病毒,后来发现经常使用纳豆的居民却没有感染此类病毒,原来是因为纳豆具有特殊的灭菌杀毒作用,于是日本政府便号召全民食用纳豆,成功遏制了病毒的肆虐,之后日本每年的7月10号被定为“纳豆节”,纳豆也因此彻底风靡日本。时至今日,日本全国约有90%的居民养成长期食用纳豆的习惯。
文章插图
日本的长寿或与纳豆有关?
大家听说过日本是出了名的长寿,很多人以为这是日本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比较好,可事实真的如此么?世界四大顶级医学杂志之一的《The Lancet》(托马斯·威克利创刊于1823年的英国医学杂志)中的一份调查显示,日本仅约有40%的人愿意积极地参与锻炼,对比我国,85.9%的居民愿意积极参与锻炼的占比相差甚远。
然而日本却连续50年蝉联世界寿命排行榜第一,平均寿命预期达83.7岁。比我国平均高了7.6年。此外,日本的心脑血管发病率也是世界最低,冠心病死亡率仅0.041%,而我国是日本的75倍之多。[1] 众所周知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直被称为“寿命的第一杀手”,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发现食用纳豆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日本媒体对此也有大量相关报道,后来多项研究的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纳豆或许是日本人长寿的一个关键因素。
文章插图
日本《朝日新闻》2017年2月20日刊,《纳豆可减少3成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随着对纳豆中关键成分——纳豆激酶的研究开展,我国对其也投入了关注和认可,在2003年,《人民日报》就报道了关于纳豆激酶溶解血栓的作用。
想要深究纳豆和血脂之间的“缘起”,就要把时间往前拨20多年,来看看纳豆激酶是究竟如何被发现的吧!
文章插图
《人民日报》,2003年4月11日 第七版《纳豆激酶可溶化血栓》
纳豆激酶的功效作用研究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医学博士须见洋行在芝加哥大学进行溶栓药物实验的过程中,突然灵光乍现,想着使用家乡的食物纳豆来测试一下是否具有溶栓作用。结果令人惊讶,仅2个小时后,加入纳豆提取物容器中的人工血栓居然被溶解掉了2 厘米,效率非常惊人。
后来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纳豆成分中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后被其称呼为“纳豆激酶”的物质,具有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或直接发挥作用,能够裂解血块的纤维蛋白或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发挥“溶栓”的能力。自此纳豆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际生物医学界也通过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反复证实,公认纳豆激酶是一种安全、无毒、有高效溶血栓能力的溶栓剂。
文章插图
二、隔海相望,传统中药红曲的“第二春”
随着日本纳豆扬名世界的同时,作为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的食物和药材——红曲,在上世纪80年代被日本学者远藤章教授,从红曲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活性物质,它就是后来同样闻名世界的降脂成分“洛伐他汀”。
红曲中的植物洛伐他汀被研究证明,能够抑制人体胆固醇的合成,干扰胆固醇吸收,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纳豆与红曲仿佛是命中注定相遇的“搭档”,这两者同样是起源于中国,却被日本学者现的成分,都在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问题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文章插图
纳豆红曲的联用
对血脂健康知识有所了解的人会发现,血脂异常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分解血栓的能力变差,此时如果血脂升高,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流动速率变慢,血管壁脂质增多,就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而纳豆红曲这两种植物成分,两者并无冲突性,在实际应用中“联手”,竟能起的相当不错的“溶血栓+降血脂”作用。
- 龋齿|【提醒】注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这种牙膏!
- 假蒟叶|乡间的野草,浑身都是治病良药,可以做成这种美味的食物!
- 用情不专的人,还是不要挽回了
- 障碍|青少年高发 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家庭、社会环境是造成这种“天才病”的重要因素
- 本草衍义|这种植物叫做紫苏,对人体的好处多多,在中医历史中影响非凡呢!
- 血管|这种廉价小果是血管最爱!每天吃4颗,“三高”远离你
- 中毒|警惕!厦门、漳浦近期已有2人中毒,都是因为它!这种吃法要不得!
- 这种东西别碰!漳州又有人中招......|千万警惕 | 乔迁
- 泡酒|农村这种野果,以前的人们拿来泡酒,其实它还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 泡脚|除湿的好方法,泡脚水里撒点这种东西,每天坚持,湿气慢慢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