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由潘粤明、张雨绮、姜超领衔主演 , 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之云南虫谷》的《云南虫谷》8月30日上线播出后 , 上线仅8个小时 , 播放量即破亿 。 5集之后 , 口碑开始下滑 , 目前稳定在豆瓣评分7.0左右——远远低于上一部《龙岭迷窟》8.2的高分 , 回落到与潘粤明和导演费振翔这对组合缘起的第一部《怒晴湘西》基本持平 。
文章图片
从《爱情公寓5》、《乡村爱情12》到《大江大河》、《欢乐颂》、《赘婿》 , 统一IP的系列剧开发在国内市场经过多年磨合 , 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构架和制作流程 , 渐成气候 。 系列剧集开发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 , 是因为其具有先天的优势 , 可以通过热度累积 , 降低开发风险 。
但是 , 政策变动、演员更换、改编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也会令其市场行情产生很大波动 , 所以国内系列剧的寿命普遍较短……《云南虫谷》的表现 , 就非常典型:一方面观众忠诚度高 , 开播即有大量固定的看客涌入;但是5集过后 , 新加入的遮龙寨村民支线招致原著粉强烈不满 , 即便是普通观众也不满意这一改编令一路探险的紧张感和爽感放缓 。 无论如何 , 不管是《鬼吹灯》系列还是《大江大河》、《欢乐颂》 , 系列剧在市场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但“火不过三”仍是普遍无法解锁的“魔咒” , 究竟怎样才是可持续的开发模式?
文章图片
热闹之下的尴尬:
开发风险降低了 , 口碑却一部不如一部
市场之所以热衷系列剧集开发 , 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降低风险 。 业内一直有个说法:“做完一个项目后 , 第二个项目是归零的 , 依旧要承担100%的风险” 。 但系列剧天然拥有上一部作品积累的热度和口碑 , 观众和市场对其抱有更高的期待 , 开发风险相较于单部剧降低 。 即便第一部不是很挣钱 , 只要打响品牌 , 第二、三季就会有巨大的商业回报 , 如果再深度开发 , 这个系列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影视作品了 , 而是一个能产生很大衍生价值的IP 。 从储备IP到开发系列剧集 , “可持续开发”已经变成影视行业一个巨大的增量 。
但是 , 长期以来 , 由于缺少前期规划 , 一部剧火了之后才想做续集 , 甚至扎堆争抢过度开发 , 没有长线开发的系列剧概念 , 造成的挑战和障碍难以破解 。 例如 , 国内大多系列剧是根据IP改编而来 , 国内一个IP的授权年限通常是6年 , 而一部剧集从拿到授权到前期策划、开发剧本、拍摄制作 , 到成功播出 , 需要三年到三年半的时间 , 这意味着 , 第二部作品可能还没拍摄IP授权就到期了 。 如果制作方继续取得IP授权 , 就要面临重新议价 , 天价版权费足以让项目止步 。 如果第一部作品火了 , 演员、制作人员的身价同样也会上涨 , 想要保持原班人马非常困难 。 所以 , 国产系列剧熬过三季的少之又少 , 要么陷入口碑一部不如一部的尴尬境地 。
文章图片
制作模式转变:
提前规划、整体开发
北青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市场上现有相对成功的系列剧 , 均是在IP开发之前就做好了至少两到三季的整体规划 。 剧集制作是一个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合作的庞大项目 , 稳定的制作团队不仅可以确保作品质量 , 也可以延续作品的气质 。 如此以来 , 作品之间即便在内容上没有关联性 , 但依旧会带给观众亲切感和熟悉感 , 慢慢形成体系的概念 , 发挥系列剧的优势 。
例如《欢乐颂》《大江大河》 , 都是正午阳光一家制作公司统一开发 , 编剧、演员等最重要环节的一致性通过合约进行了保障 , 导演中间有更换 , 但剧集的风格、调性始终强调统一性 , 剧情连续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 因此迄今为止与观众见面的两部《欢乐颂》和《大江大河》 , 水准保持在国剧爆款的“高位” 。 相比之下 , 同样是正午阳光开发的《琅琊榜》系列 , 第二部《风起长林》是在第一部大火之后才启动的再开发 , 故事和演员都另起炉灶 , 市场认可度大相径庭 。
《鬼吹灯》IP开发一度非常混乱 , N个不同版本的“胡八一”让人很难记住 , 内容上也或重叠 , 或断层 , 无法串联起一个连贯的、令人信服的《鬼吹灯》故事 。 直到2015年 , 企鹅影视买下八部《鬼吹灯》的网剧改编权 , 宣布将逐一开发上线 。 2016年 , 企鹅影视联合正午阳光拍摄了第一部《精绝古城》 , 由靳东扮演胡八一 。 2017年 , 管虎接手第二部《黄皮子坟》 , 这是管虎团队第一次执导网剧 , 或许经验不足 , 最终的市场评价一般;经过了第一部的试水 , 2019年同样由管虎监制、费振翔执导的第三部《怒晴湘西》终于踩到了观众对此类探险题材的兴奋点上 , 彻底告别了“坟头跳舞”的时代 。
稿源:(北青文化客)
【】网址:/a/2021/0913/091311UJ12021.html
标题:《云南虫谷》争议中迎来大结局,国产系列剧“火不过三”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