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3天内可检测出新发现的病原体!武汉这一中心已在国内开展多起救援行动( 二 )


建立了高通量基因检测平台等补短板
3天内可检测出新发现的病原体
长江日报|3天内可检测出新发现的病原体!武汉这一中心已在国内开展多起救援行动
文章插图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立体停车场,电梯与停车场用玻璃门隔开,战时可随时改造成病房。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胡冬冬 摄
今年56岁的药学专家杜光教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改变专业方向,在这样的年龄开始研究核辐射的防护和救治。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自然灾害、核辐射、中毒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等五大方向。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成立之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民用医院涉足核辐射的防护和救治,这是一个亟须填补的空白。
担任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副主任的杜光带着他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方面从补气补血的角度筛选能够用于治疗核辐射病人的中药,另一方面从干细胞方向进行基础研究。目前对核辐射病人的收治流程正在制定中。
人类的很多疾病从动物那里来,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借助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这个平台,同济医院感染科宁琴教授向国家卫健委申报了“人畜共患疾病救治研究基地”,希望在这一空白领域有所建树。
现在各医疗机构检验科用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检测病原体,流程是检测人员先设想可能是哪种病原体,再做好引物,朝这个方向去检测,但检测人员是无法设想新发的传染病病原体的。为了补上这个短板,同济医院检验科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成立后,建立了高通量基因检测平台,3天内就可以检测出新发现的病原体。原来用于体内激素检测的质谱仪,重新建立方法后,可以快速检测毒物,为中毒病人救治抢时间。
同济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汪峰教授告诉采访人员:“这些技术和方法我们原来都有,只是受一些规定限制没有在临床层面上开展,现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可以把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作为研究用途申报。”
以综合救治公共卫生事件为主要职能
随时“成建制”出动全方位救援
长江日报|3天内可检测出新发现的病原体!武汉这一中心已在国内开展多起救援行动
文章插图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立体停车场旋转式行车道,汽车可直接开到8楼。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胡冬冬 摄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在功能设置上已经脱离了医院本身的职责,最大的特点是以公共卫生职能为主要职能,强调的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急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
5月14日20时许,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部分片区突发龙卷风灾情。接到有关通知后,同济医院在中法新城院区立即组建了一支由医疗、护理、后勤、保卫等部门共同参与,由48名医生、54名护士及医技人员组成的救治工作专班。专班第一时间完成集结,分成分诊组、救治组、转运组和保障组共4个小组高效运转。医院在1小时内完成50张创伤危重病床以及手术间的准备。第一时间调派物资,保障患者的饮食用水、生活必需。5个小时内,共收治龙卷风造成的伤员22位,大部分为轻中度外伤。
这应该是同济医院在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重任后的第一场对自然灾害伤员的救治,也是将过去急诊科一个科室承担、只管治疗不管其他的模式,向公共卫生事件全方位救援的开始。
6月13日早晨,十堰市张湾区艳湖小区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当晚11时,同济医院神经外科雷霆教授、重症医学科庞朝晖教授、创伤中心李占飞教授到达十堰伤员收治医院,第二天凌晨2时脊柱外科李峰教授抵达。
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骨外科、创伤外科专家到各专科护士,同济医院先后派出了三批次共36名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和富有经验的专科护士。同济医院的专家不再像以往那样会诊完就走,而是全面参与查房、病例讨论,制订一对一救治方案,直接参与护理,一个多月后,重症伤员转危为安,同济医院医护团队才撤离十堰。由于救治及时,十堰伤员恢复得比较好。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王伟描绘的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努力方向是:借鉴国际经验,融合新冠肺炎抗疫中国智慧,构建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形成以国家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救治体系,打造集预防、预警、救治、管理、培训、研发等一体化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长效防控机制。
迈向这个目标的步子很快。一年半,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已在武汉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