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摘要:“培育合作文化”很有必要(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文章图片

撰文|张银银&编辑|欣欣然
2021年10月20日 , 近日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终于对外发布 , 且连续播发到21日凌晨才最终发布完毕 。
千呼万唤才看到全文 , 这距2020年10月审议该规划 , 已经足足一年 。
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文章图片

规划纲要共12章 , 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 , 包括:
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
多的话就不说 , 杠杆游戏直入主题挨个分析要点 。
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文章图片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底算大还是小?规划纲要介绍: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 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 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 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 , 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
规划区域和5年前2016年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一致 , 和2011年发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比起来 , 要小——当时规划的区域面积是20.6万平方公里 。
值得注意的是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并不包括重庆全域38个区县 , 只涉及了27个区县和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 其他较远的区县未纳入;四川则是完全不涉及广元、巴中、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州等地市州 。
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特此感谢)
那么这个面积算大还是小?我们看看京津冀的规划 , 超20万平方公里 , 人口过亿 。
整个长三角则是有30多万平方公里 , 总人口超2亿 ,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27个城市为中心区的规划超22万平方公里 。
粤港澳大湾区为5.6万平方公里 , 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目前不止 , 规划时的数据) 。
比较了之后 , 杠杆游戏发现 , 在我国经济的四极中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积排第三 , 不突出 , 当然作为一个城市群也不小——所以这次的规划是两个都市(经济)圈 , 然后加其他板块包括合作板块 , 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我认为这样的规划 , 非常符合川渝的实际和合作诉求 。
规划纲要“前言”说 ,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 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 规划期至2025年 , 展望到2035年 。
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文章图片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何可以坐上第四极?我觉得官方表达说得特别详细 , 规划纲要“前言”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 , 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 , 具有连接西南西北 , 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 。 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 , 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 ,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
这个区位、产业和经济条件 , 其他想要挑战第四极的城市群 , 确实比不了 。
经济圈|顶级发布!成渝怎么分工?第四极地位如何?干货解读
文章图片

我国十四五规划及2023规划纲要城镇化空间布局示意图
接着“第一章规划背景”也说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 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 。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 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 , 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 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 , 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 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 , 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 , 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 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 增强空间治理和保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