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他浅白有趣的科普文在网络上走红 , 成为知名的网红科普博主“菠萝博士” , 他的儿童肿瘤科普之路也由此开始 。 当时 , 国内的儿童肿瘤知识科普处于空白阶段 , 他总是收到国内家长的信件 , 请求他帮忙查找孩子罹患癌症的相关知识 。
文章图片
一天 , 他开车时 , 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靠谱的儿童肿瘤科普网站 。 他在网上发布招募书 , 征集到100多位来自来自来自医学、计算机、设计等专业的志愿者 , 搭建了“向日葵儿童”儿童肿瘤科普网站 。
2018年 , 他接到朋友的邀请 , 在国内做一家儿童肿瘤慈善基金会 。 前后只思考了10天左右 , 和太太商量 , 带着两个孩子 , 离开生活了13年的美国 , 回到中国 , “回来做一干过的事情” 。 对于他来说 , 走出实验室 , 走向人群 , 只是换一种方式帮助困在癌症中的人 。
文章图片
回国后 , 他和朋友们成立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 , 专注儿童肿瘤公益科普教育 。 他把自己的科学训练与经验 , 带到公益科普中 。 国内互联网难以查找到可靠的癌症信息 , 李治中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线上和搜索引擎合作 , 搜索儿童癌症的相关词条 , 如儿童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 , 优先检索到的 , 是李治中和他的团队所整理的科普内容 。
除了线上科普、线下讲座 , 他们还出版了《白血病百问百答》 , 科普手册、绘本里包含癌症的治疗、看护、疗愈后如何回归社会等 。 出版后 , 又像地推一般 , 深入到全深入到家医院 , 放在医院的图书角 , 供家长翻阅 。
文章图片
被误诊延误治疗的孩子 , 多来自欠发达地区 , 西部一些省市如青海 , 甚至没有专业的儿童肿瘤科室和医生 。 “孩子生病以后 , 其实是到各个科室去碰 , 看能不能碰到愿意做这件事情的医生 , 但其实碰到了 , 这医生也不一定很专业 , 治疗效果也不好 。 ”李治中说 。
2020年10月 , 基金会成立“医护进修”项目 。 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医生去东部医院进修 。 目前 , 他们已经和青海一家医院达成合作 。 他们期待医生进修完之后 , 能帮助当地尽快建立规范化的诊疗中心 , 减少当地患癌儿童被误诊和延误治疗的风险 。
患癌儿童在治疗中遭受着巨大的疼痛 , 他们的心灵也需要被抚慰 。 “向日葵儿童”雇佣专门的社工在医院全职工作 。 一个孩子需要打针 , 因为长期治疗和打针 , 他的血管不那么好找 , 护士打到第10针 , 依旧没成功 , 孩子开始崩溃、哭闹 。 医院请护工来为孩子做专门的情绪舒缓 , 半小时后 , 孩子平静下来 , 接受打针 , 终于在第12针的时候 , 成功了 。
文章图片
还有一些最终无法治愈的孩子 , 李治中希望他们能够走得有尊严 。 死亡并不仅仅意味着伤痛和告别 , 李治中有一位好友Tom , 是他在诺华制药的同事 , 也是一位癌症药物研发的科学家 。 Tom罹患结直肠癌后 , 一直在个人网站上更新科普文章 , 公开记录自己的治疗过程和感受 , 每一篇科普文章的最后 , 他都写上 , “Tolife(致敬生命)” 。
和病魔缠斗5年多后 , Tom离开人世 , 但他参与研究的抗癌药成功上市 , 还在帮助很多人 。 在Tom的告别会上 , 朋友们轮流上场 , 笑着分享Tom的糗事 , 和他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 一片欢声笑语 。
李治中还记得 , Tom患癌后 , 他的女儿有一次问他说 , 爸爸你得了癌症 , 明天你想怎么过?Tom回答 , 我明天想像今天一样早上起来 , 陪你吃早饭 。 这句话很触动李治中 , “就是像每一天一样度过” 。
“种下一些种子”
文章图片
过去的一个月 , 李治中14天跑了11个城市 。 除了在医院科普 , 李治中还穿梭在北京、成都等地 , 给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上癌症相关的通识课 , 3个小时课时 , 学生们意犹未尽 , 还给他的课程提建议:太短了 。
稿源:(星知道)
【】网址:/a/2021/1028/102Q2013552021.html
标题:朱茵和黄贯中一起庆生,两人互喂蛋糕甜蜜拥吻,相爱23年依旧热恋(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