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搭配 羊毛衫 模板 脚踝 烟管裤 高领 身材比例 半身裙 女人味儿 穿搭 中年女人 子女性
文章插图
《半月谈》 林苗苗
什么是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然而,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各种奇葩的审美概念不断出现。一些年轻人不再满足于美牙、瘦脸等医疗美容手段,转向更小众、更精细的整容方向。
“颜值不是商品,整形不同于一般消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委栾杰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颜值即正义”的社会风气严重,攀比和洗脑营销导致过度整形问题凸显,医美行业无序发展、钻医疗漏洞的乱象频发。
“容貌内卷”新趋势:更小众更危险
今年以来,医美的流行风向标有所转变,连耳朵也没放过。通过注射玻尿酸拥有“精灵耳”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一名网红在社交媒体上说,“打‘精灵耳’的第二天一大早被痛醒,效果确实很明显,闺蜜说我脸小了”,并配上自己耳朵红肿的照片。
“小腿肌肉神经阻断术”这种危险的项目早已被明令禁止。然而,为了追求“漫画腿”,一些女性转战地下美容机构接受手术,最终导致双腿无力,甚至留下永久残疾。此类案例也并不鲜见。
作为知名整形专家,栾杰每次出门诊都会婉拒不少为了求美而要牺牲健康的患者的要求。“有的年轻女性体型很瘦,却非要通过填充假体达到‘E罩杯’。假体越大风险越高,而且从审美上来看这种比例也不协调。”他表示,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
栾杰认为,任何一名医生在做整形手术时要长远考虑患者今后的健康,不能只追求当下的效果,这是作为医生的基本良知和道德底线。
颜值“商品化”趋势是个圈套
近来,随着“轻医美”概念的流行,一些广告宣传有意无意模糊了医疗整形与生活美容的边界,让很多对传统医美有所顾虑的爱美之人勇于尝试,扩大了医美的受众群体。然而,“轻医美”不等于“低风险”“低技术”。
“‘轻医美’代表着医疗美容的一种发展方向,即通过更少的创伤带来美的改变。但它不意味着技术含量和资质的降低。‘轻医美’本质上仍是医疗行为,以注射技术为例,要求操作者掌握全面扎实的解剖知识,即使外科技术高超也可能会失误,必须由有资质的整形外科医生操作。近些年,不合格的从业者造成患者打针毁容、失明乃至出现生命危险的案例并不少见。”栾杰说。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目前各地都在加紧整治,多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行业内也要加强自纠。比如,一些地下的“黑医美”“黑培训”,从业者根本不是整形外科医生,培训几天就敢“发证”,甚至小区里的美甲店也敢开展打玻尿酸、瘦脸针、植发等有创型操作。这些问题依然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日常动态监管。
“颜值即正义”是病,得治
美与健康的关系应如何看待?“美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栾杰表示,健康的身心是美的基础,这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健康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心理。医生不能只“整形”,还要“整心”,通过积极科普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的审美观。
美的进步与社会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整形手术最早是为先天畸形或者因伤致残的人修复外观,从而帮助他们恢复容貌、建立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如今,整形外科从以往的“修残补缺”,扩展到为健康人“锦上添花”。然而,在为一些人增添美和自信的同时,也出现了颜值经济的野蛮生长。
【颜值不是商品 医美不能失序】 “不可否认,一些人在变美之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主播的流量增加。因此,也会造成人们攀比,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选择在倒逼‘颜值内卷’。”栾杰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度强调和关注“颜值”,形成“颜值即正义”的风气则需要全社会反思。而且,将一切归于“颜值”,还可能造成个人逃避现实甚至拒绝努力,对年轻一代产生不良影响。
稿源:(九派健康)
【】网址:/a/2021/1208/120Q21H022021.html
标题:颜值不是商品 医美不能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