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华|12个院区,1个标准

_原题为:12个院区,1个标准
通讯员 严林忠 本报采访人员 郑纯胜 李水根
“一个县域内的县、乡、村医疗机构,对老百姓实行相同的健康服务,不仅是医改所追求的目标,更是老百姓所期望的权益。”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郑逸华告诉采访人员,“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已蹚出一条新路。”
江山的做法是将综合性公立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依照乡村的实际需要进行“乡村化”改良移植。江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赵卫国把这种改良称为“同质化”的乡村实践。
郑逸华|12个院区,1个标准】“同质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郑逸华说,“在管理上尝试把县医院几十年形成的制度和方法,向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辐射,从而使医共体的‘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真正变为现实。”
医共体内由12个乡镇卫生院转换而来的分院,经过两年的磨合已初步实现了“1个标准”。江山市人民医院借助近两年致力于“创三乙”的系统工程,将12个分院也列入这场“创等升级”的蜕变之中。
江山市人民医院对照“三乙创建”标准,结合分院所承载的服务职能制定了《医共体分院管理标准》。医共体总院的管理标准包括620个管理制度、547个岗位职责、102个应急预案;分院的管理标准则从同质化要求出发,设置管理制度155个、岗位职责126个、应急预案15个。与此同时,制定了19个督查考核工具。
“关键在于追求的目标能通过行为的改变而逐步实现。”在距市区40多公里的凤林镇,分院院长毛晓燕对同质化管理感触很深。她介绍,总院把各分院当作自己的一个科室,总院的领导分别牵头1~2个分院,每月至少有1天对分院进行现场指导,总院职能科室负责人亲自担任分院常务副院长,落实包干联系制度。
贺村分院的基础是中心卫生院,近两年由市财政投入1.15亿元进行整体搬迁。2019年5月,贺村分院搬入新院区后,立即启动了新标准转化行动。该分院院长夏春禄说:“转化行动虽然有阵痛,但蜕变后的现象可喜。”新标准付诸实施初始,该分院160多名员工经历了对照标准个人自学、科室讨论、全院交流、总院专家点评,从行为上的抵触转变为自觉。
夏春禄表示,在总院管理标准的“乡村移植”下,贺村分院三类、四类手术数量稳步增长。实施的“提高抢救车的完好率”和“提高护士床边给药标准化身份检查正确执行率”这两个质量持续改进(PDCA)项目,在全市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
11月27日,88岁高龄的周增根去贺村分院就诊。接诊医生从心电图检查判断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是立即将心电图上传至胸痛中心群,并在总院胸痛中心值班医生全程指导下,完成用药和术前谈话。转送途中,总院提前开通绿色通道,心血管介入团队迅速启动,绕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CCU),直接将患者送达导管室。
“‘双绕行’(绕行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高形式,也代表着区域协作救治的最高水平。”江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张昆指出,“双绕行”将院内诊疗功能前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
采访人员了解到,今年1~9月通过分院识别并上传总院,实施院前院内联合成功救治患者共有105人。
郑逸华告诉采访人员,江山市人民医院在浙江省率先推行医联体﹢医共体“双体贯通”机制,还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合作共建技能培训中心。然而,“同质化建设的路还很长”。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81S7CUK】获取授权信息。(严林忠 郑纯胜 李水根)
责任编辑: 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