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吃着吃着,人就倒地不醒了!过年聚餐,这项技能要学会

来源:浙大二院
作者:高珊
11月中旬,61岁的刘大伯(化名)与朋友聚餐。推杯换盏间,刘大伯突然被食物噎住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骤停。
刘大伯的朋友连忙试图抠出他口中的食物,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约半小时后,救护车将刘大伯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
食物窒息,引起心脏骤停
“被送至急诊抢救室时,大伯已经没有自主呼吸心跳,瞳孔放大到边,情况十分危险。”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回忆道。
聚餐|吃着吃着,人就倒地不醒了!过年聚餐,这项技能要学会
文章插图

急诊科医护们立刻对大伯进行抢救。1分钟内开通了患者的骨髓腔通路并进行了气管插管。插管时,发现刘大伯喉咙口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引起窒息的原因找到了。医生立刻为他清除异物。期间,急诊医护持续为他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7分钟后,刘大伯恢复了自主心跳。但是此时,刘大伯瞳孔仍然散大到边,无自主呼吸,血压心率极度不稳定。
遭遇罕见的“冷酸凝”
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及酸中毒为创伤失血及危重症患者的死亡三联症。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纠正,死亡率极高。进入急诊ICU后,刘大伯就出现了这危险又罕见的“冷酸凝”死亡三联症症状:
冷:自发性极低体温仅有31℃
聚餐|吃着吃着,人就倒地不醒了!过年聚餐,这项技能要学会】 酸:血液PH值酸到机器测不出结果,血乳酸高达33mmol/l(正常值为1-2mmol/l)
凝:凝血功能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0s,纤维蛋白原1.69g/L。
由于血乳酸关系到机体微循环的状态,直接反映组织以及脏器缺血缺氧的程度。因此,刘大伯当时仿佛“酸”到骨子里的乳酸值给卢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急诊医学科紧急开展救治
针对患者情况,浙大二院急诊监护室医护迅速开展救治。卢骁副主任医师和江立冰主治医师立刻分工进行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血透管置入,仅花费8分钟,就让床边CRRT(持续血液透析治疗)开始治疗,并联合充气复温毯进行复温,PICCO、NIRS(脑氧监测)、超声监测三大利器同时动态监测患者循环及脑部情况,利用纤支镜在患者气道内吸出了大量食物残渣,并开始启动体外膜肺氧合(ECMO)流程(备用)。
急诊ICU应岚主治医师已怀孕9个月,挺着大肚子的她依然坚持加班抢救患者。救治当晚,在周文及徐善详主任指导下,抢救工作持续展开。刘大伯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体温上升到35℃,乳酸下降到了10mmol/l,凝血功能也基本恢复。更可喜的是,患者的瞳孔由7mm缩小到了4mm,对光反射也恢复了。
聚餐|吃着吃着,人就倒地不醒了!过年聚餐,这项技能要学会
文章插图

▲直到凌晨,几位医师仍在工作微信群里讨论患者的病情
经过一天的救治,刘大伯出现了自主呼吸,并且有了疼痛刺激,乳酸下降到了正常水平。两天后,刘大伯睁开了眼睛,并且有了遵嘱动作。由于刘大伯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急诊科早期进行了肠内营养、气管切开并严格的容量管理及稳定内环境。
治疗后一周,刘大伯脱离了呼吸机,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神志完全转清,顺利转入康复科治疗。两周后,刘大伯已经完全恢复可以回家了。
心脏骤停患者出现如此严重的“死亡三联症”非常罕见,治疗难度大,预后也极差。患者的成功救治,和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在该类危重症患者中“快速,精准”的救治理念密不可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为危重症患者开展医疗服务。
冬季预防心脏骤停
冬季气温寒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概率大大提高。一些老人在进食粽子、年糕、汤圆等质地很粘的食物时,容易发生食物窒息。这两类情况都容易引发病人心脏骤停。
聚餐|吃着吃着,人就倒地不醒了!过年聚餐,这项技能要学会
文章插图

卢骁介绍,在120急救车赶到之前,进行过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其总体救治成功率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没有进行过现场心肺复苏的患者。因此,在生活中,建议大家去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以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