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牙膏|评论|刷牙治胃癌?别被“抗幽牙膏”收割智商税

抗幽牙膏|评论|刷牙治胃癌?别被“抗幽牙膏”收割智商税】拆穿伪科学建构起的商业骗局,需要人们增强“免疫力”,提高科学素养。
生活中,或许有人不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是何物,但如果告诉你它可能导致胃癌,立马便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担忧。新华社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借助这种心理,以“用此牙膏,改善口疮、防治胃癌”“采用国家级抗HP(幽门螺旋杆菌)专利技术”“专利配方100%杀灭HP保护全家安全”为噱头的所谓“抗幽牙膏”,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价格比常规牙膏昂贵得多,但消费者使用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抗幽牙膏”沿用的宣传策略,还是以往收割人们“智商税”的惯用套路。先是声张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让人们在忧惧状态中被牵着鼻子走,然后再打着“专利”“高科技”的幌子,使人们误以为牙膏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后在天花乱坠的忽悠下,人们沦为被宰割的“韭菜”。在这套坑人的“生意经”背后,不法商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只有提醒人们识破骗局,有效打击虚假宣传等,才能杜绝乱象发生。
抗幽牙膏|评论|刷牙治胃癌?别被“抗幽牙膏”收割智商税
文章插图

↑图据新华社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在对抗“幽”牙膏的监管上,存在不少亟待填补的盲区。比如,目前专利申请并不审查利用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具备何种功效,企业、商家对产品宣传是否真实等,这使得部分商家可以肆意吹嘘牙膏的功效。牙膏本来是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但有些“抗幽牙膏”申请为“械字号”或“消字号”,以此突破广告法对推销宣传用语的限定。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牙膏产品的监管,从备案生产上限定其产品标识、功能范围,防止出现虚假或夸大宣传,并和电商平台等联起手来,对违法商家进行惩戒。
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旋杆菌调查显示,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40%-90%之间,平均为59%。早在美国卫生部门将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列为明确致癌物之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
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已知的,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这确定了它和胃癌的关联关系。如果幽门螺旋杆菌的指标长期处于高位,由其造成的慢性感染,最终将可能增大人们罹患胃癌的概率。但是,胃才是幽门螺旋杆菌寄生的大本营,刷牙只不过是在清洁口腔。要想通过刷牙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继而治疗胃癌,是说不通的。此外,临床上也没有证据证明哪种牙膏成分能够杀死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虽然是恶性疾病,但抑制、根除人们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医学界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使用公筷、勤洗手、避免咀嚼喂饭等,预防螺门幽旋杆菌的感染。正如新华社报道提及的,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曾刊文否认刷牙能治幽门螺旋杆菌。人们之所以轻信刷牙治胃癌的说法,恰恰忽略了癌症治愈是医学难题的基本常识,也没有认识到诱发癌症的复杂因素。
受骗人群常识的“掉线”,反映出他们对癌症病理的知之甚少和对疾病预防知识的储备不足,这才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谈“幽”色变,在商家灌输的伪科学面前难以自持,丧失判断力。就像谣言的传播总是比真相抢先一步,拆穿伪科学建构起的商业骗局,需要人们增强“免疫力”,提高科学素养。在刷牙治胃癌的说法甚嚣尘上时,权威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有必要通过大众传媒或公开渠道积极发声,起到一锤定音、驱散喧嚣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不管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也要提升健康传播能力,在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防治知识时,做到有的放矢,坚实客观平衡原则,而非一味渲染恐惧氛围、炮制疾病焦虑,让公众理性认识疾病,寻求专业科学的帮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毅鹏
编辑 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