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舞台上 , 一曲《生日快乐歌》演奏完毕 , 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 1月7日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公益品牌“音乐午茶”迎来十周年特别企划专场 。
小提琴张洋 , 中提琴刘念、施宇成、吴靖羽、袁诗珂 , 大提琴罗伟熹 , 钢琴王晨 , 吉他刘宪绩、手风琴周权 , 组成“音乐午茶”十周年节日乐团 , 带来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 朱里安·阿尔卡斯《哈瓦那幻想曲》、皮亚佐拉《探戈的历史》、史卡洛斯·加德尔《一步之遥》、皮亚佐拉《自由探戈》轮番上演 , 与在场的“午茶”观众共同庆祝“音乐午茶”十岁生日 。
午间一小时 , 茶香飘申城 。 作为全国唯一在工作日白天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公益音乐会品牌 , 从2012年至今 , 这杯“音乐午茶”已经飘香整整十年 。 十年来 , 上海的音乐氛围日渐浓厚 , 音乐午茶的惠民之心始终没变 , 这杯“茶”也悄然滋润了魔都人民的美好生活 。
扶持新人 , 助力本土音乐家
文章图片
2012年1月7日 , 一档全新的公益品牌“音乐午茶”在上海音乐厅首次亮相 。 每逢工作日的午间 , 用30元的公益低票价就可以走进音乐厅南厅 , 欣赏一场沙龙式的小型音乐会 。 青年演奏家、音乐新人先后登台 , 民乐、室内乐、古典乐轮番上阵 , 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来到上海旅游的游客 , 都可以在这里感受一场心灵与音乐的诗意对话 。
“音乐午茶”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低门槛、高品质”的亲民定位 。 如何让观众相信“低门槛也能听到好音乐” , 成了上海音乐厅面临的课题之一 。 名家名团固然吸睛 , 但把优秀新人推向社会 , 同样是一座音乐厅的责任 。 于是 , 在演艺市场趋向多元的2012年 , 助力本土音乐家 , 成了“音乐午茶”飘出的第一缕香 。
“柴赛”获奖者 , 目前正在瑞士巴塞尔音乐学院学习的青年大提琴家陈亦柏 , 成长之路绕不开的一个地方就是上海音乐厅 。 “最开始是听众 。 小时候 , 好的演出几乎都集中在上海音乐厅 。 七八岁时第一次以演奏员身份登台是和上海民族乐团一起 , 华丽的舞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
后来与“音乐午茶”结缘 , 陈亦柏与音乐厅的交集就更多了 。 在他看来 , 与大而雅的音乐会不同 , “音乐午茶”的特色是小而美 , “演奏者和观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 , 演出的美感恰恰在于那种沉浸式赏乐的感受 。 普通观众也可以在这方天地里接触到古典音乐 , 对古典音乐的普及推广有着重要作用 。 对年轻乐手来说 , 这里也是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桥梁 。 ”
这一点 , 旅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郭子照同样深有体会 , 因为他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就发生在“音乐午茶” 。 2012年 , 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三的郭子照参与了“音乐午茶”第一个声乐专场的演出 , 尽管只是短暂的亮相 , 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 已经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 。
文章图片
同年5月 , 一场“未来音乐家”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上演 , 郭子照再次登台 , 并且献上了两首独唱 。 那次演出中的优异表现 , 让上海音乐厅再次看到了这个未来之星的无穷潜力 , 于是又有了5个月后郭子照的第三次登台 , 以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完成了一个音乐新人的蜕变 。
郭子照至今还清晰记得那天的场景 , “一共演唱了15首作品 , 都是艺术水准要求极高的曲子 , 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当天到场的观众有980位 。 ”这个数字一直牢牢印在郭子照的心里 , “完全没想到 , 一个大四学生的独唱音乐会能吸引这么多人买票来看 。 ”
郭子照感叹 , 这份莫大的肯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音乐厅在申城乐迷中的好口碑 , 以及“音乐午茶”对青年音乐人的扶持与助力 。 “那是我第一次以主角身份登上世界级的舞台 , 不仅是专业上的突破 , 更影响了我对职业生涯的思考 。 ”如今 , 郭子照已经成为世界冉冉升起的歌剧明星 , 曾数次斩获国内外声乐大奖 。
青年小提琴家张洋是这次“音乐午茶”十周年节日乐团的成员 , 他和“音乐午茶”也已经结缘10年 。 2012年 , 尚未毕业的他第一次登上“音乐午茶” , 这个舞台成为他积累表演经验、参加国际大赛的最好平台 。 10年后 , 再次来到这个舞台 , 张洋说:“我是在这个舞台上成长起来的 , 非常感恩这个舞台 。 ”
双向互培 , 午间一小时滋养市民文化生活
文章图片
作为公益品牌 , “音乐午茶”的惠民初心从未改变 。 十年来 , “音乐午茶”的演出形式多元、风格多样 , 除了定期推出特别企划外 , 每逢百场、每到周年还有专场庆祝 , 以及暑期主题周、寒假讲演系列等多种形式 。 因此 , 这里形成了观众与艺术家双向互培的发展模式 。
在陈亦柏熟悉的古典乐领域 , 有着“乐章之间请勿鼓掌”的观演传统 。 陈亦柏记得 , 自己小时候在上海音乐厅看演出时 , 虽然氛围很浓 , 但许多人对于观演礼仪并不太懂 。 而近年来 , 自己明显感觉到 , 上海观众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
“以前大家是爱听音乐会 , 现在他们不仅爱听 , 而且会听 , 乐手和观众之间也慢慢达成了‘乐章之间请勿鼓掌’的默契 。 ”在陈亦柏看来 , 这种默契背后是上海观众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 , 其中的蜕变离不开“音乐午茶”的默默深耕 。 “音乐会不仅是台上的表演 , 台下的观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 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促成一场成功的音乐会 。 不可否认 , 音乐午茶的小空间为音乐厅的大舞台默默培养了越来越多懂音乐的专业观众和资深乐迷 。 ”
文章图片
郭子照也感叹 , 这些年 , 从上海到米兰 , 自己登上了大大小小的音乐厅 , 但上海音乐厅在他心中始终有着专属的位置 , 音乐午茶也像老朋友一样 。
“在这里你不需要正襟危坐 , 很放松 , 很舒适 , 观众也会像老朋友一样和你交流 , 你能够感受到普通市民对艺术的热爱 , 可以看到剧场人对一座城市的担当 。 从音乐上来说 , 不仅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 对于一些新作品 , 观众同样包容 。 ”在郭子照看来 , 十年来 , 音乐午茶对上海观众艺术素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参加十周年音乐会的陆先生 , 第一次接触音乐午茶是在2014年 , “认识音乐午茶的时候 , 正值我更换工作岗位 , 新工作压力大 , 非常偶然的机会来到音乐午茶 。 台上演出的专业、身边观众的热情 , 深深打动了我 。 ”这几年只要有空 , 他时常来音乐厅 , “音乐午茶治愈了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 陪伴我走出了工作上最艰难的时段 , 带给我这座城市的温度 。 ”
开拓创新 , 向世界传播上海城市文化
文章图片
十周年现场以“音乐午茶”宣传片开场 , 回顾了10年来“音乐午茶”带给观众的精彩时刻 , 并聆听了艺术家从世界各地带来的祝福视频 。 同时 , 音乐午茶十周年特别企划音乐会也在“线上版音乐午茶”喜马拉雅平台进行了音频直播 。
十年来 , 这杯诚意满满的“音乐午茶”散发出的清香早已经飘满申城 , 并且成为全国唯一在工作日白天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公益音乐会品牌 , 上海音乐厅也被亲切地称为“音乐客厅” 。
数据显示 , 十年来 , 音乐午茶共上演1927场 , 登上这个舞台的青年艺术家已达6300余人 , 上演曲目约12000余首 , 观众人次达200080人次 。
2021年秋天 , 恰逢音乐午茶第1900期时 , 上海音乐厅特别推出了全新的“线上版音乐午茶”(音频版) , 精选每周精彩现场演出片段 , 放到平台上同乐迷分享 , 同时不定期进行音频直播 , 让更多无法到现场的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有“音乐午茶”陪伴 。
文章图片
在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 “音乐午茶”也从未缺席 。 一方小小的“进博蓝”空间 , 以音乐为载体 , 让更多人看到了上海音乐人的风采 , 感受到了上海文艺的热情 , 也成为传播上海城市文化的“最美服务窗口” 。
如今在上海音乐厅南厅 , 每逢工作日午间 , 仍然会有美妙的音符传出 。 30元公益票价 , 欧式典雅空间里 , 有人三五成群围坐小圆桌 , 有人将身体埋在后排沙发里侧耳聆听 , 也有人坐在边座翘首观赏 。 一曲唱罢 , 掌声响起 。 掌声里 , 有不断升温的热爱 , 有对音乐的理解和尊重 , 更多的是十年来申城市民被“音乐午茶”不断滋润的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
【一杯“音乐午茶”十年香飘申城,午间一小时滋养市民文化生活】“站在新的十年起点上 , 我们希望从2022年开始 , ‘音乐午茶’有进一步升级 。 不仅请市民走进上海音乐厅来听 , 还要主动走出去 , 让这杯‘茶’不仅仅局限在上海音乐厅 , 来到上海各处 , 让更多爱音乐的市民受惠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说 。
栏目主编:李君娜本文作者:李君娜文字编辑:李君娜题图来源:蒋迪雯摄图片编辑:雍凯
稿源:(上观新闻)
【】网址:/a/2022/0108/010Q22c422022.html
标题:一杯“音乐午茶”十年香飘申城,午间一小时滋养市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