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一点也不八卦的show一点陈新怡周勤
卢骁 , 火了 。
【专访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卢骁,网友说他是现实版的“星空下的仁医”】这些年因为新闻或者医疗纪录片进入大众视野的医生并不少;但因为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 , 而拥有了一众铁粉的专业医生 , 他是独一份 。
有人说他长得像韩剧《浪漫医生金师傅》里的韩石圭 , 有人说他就是那个真实版的“星空下的仁医” , 还有人说他很像医疗日剧里的扫地僧大佬 。
于是 , 一个周五的下午 , 我们来到浙大二院 , 和他好好聊了一聊——迎面走来的是一个打扮精致的男人:蓝色大衣 , 里面是一件黑色卫衣 , 图案卡通;脚上是一双炫彩的Nike……身上的香水味 , 让周遭的人很难忽视他的存在 。
他脱衣坐定后 , 我往前探了探刚想开口 , 突然电话铃响起 , 他示意:“稍等 , 我还要再交代几句 。 ”
10分钟后 , 他挂上电话 , 礼貌地解释:过来之前 , 他刚结束40分钟的病人急救 , 并和家属面谈 。
腾讯视频《令人心动的offer3》(以下简称《offer3》)今天就要收官了 , 医学生们前期分散在浙大二院3个不同科室实习 , 中后期集中去了急诊医学科 , 随着节目的播出 , 带教医生卢骁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
文章图片
前两天 , 他去迎接院里驰援宁波归来的抗疫队伍 , 结果 , 一群同事排队要他签名 。 何甜甜 , 他的老同事 , 在当天被第三次求婚(钱江晚报连着两天头版报道) , 也请未婚夫帮忙拍了张合照 。
节目中 , 卢骁一反之前几位带教老师“温煦和风”的教学风格 , 人狠话不多的他 , 被观察室嘉宾易立竞评价为“硬汉” 。
文章图片
但他对患者展现的人文关怀以及专业之外的那份浪漫 , 又被弹幕夸作“铁汉柔情” 。
在节目里他对医学生说:“我们得内心强大 , 强大不代表冷血 , 不代表我们看惯了之后觉得理所应当 。 ”
他反复告诫:“你们以后不要当一个冷漠的医生 。 ”
文章图片
浙大二院的急诊医学科在国内首屈一指 , 重症病人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重 , 工作十余年的卢骁感受了诸多人世百态 。
文章图片
前阵子 , 急诊来了一位突然腹痛的小伙子 。 卢骁听说他长期酗酒 , 果断抽血做腹腔引流 , 结果发现胰腺整个坏死 , 晚一步的话就危险了 。
小伙子吓傻了 , 温驯的样子卢骁记忆犹新:“打针时 , 会撒娇 , 求身旁男医生借一只手给他 , 每次打完 , 医生手上就会多一个红印 。 ”
最近他的病情慢慢好转 , 卢骁去查房时 , 小伙子拉住他的手承诺:“医生 , 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 ”
这个例子被卢骁分享在自己的微博中 , 以此告诫大家珍惜生命 , 远离酗酒 。
文章图片
这世上大多数人求生 , 却不知有些人一心求死 。
据央视报道:全球15-29岁的年轻人 , 死因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自杀 。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 , 我国10-25岁的青少年 , 非疾病死亡原因里 , 自杀可以排到前三 。
工作中 , 卢骁敏感地发现 , 这两年来 , 年轻人因为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各种因素影响 ,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亮起了红灯 , 有些扛不过去的人选择放弃生命 。 在他的印象中 , 每年浙二急诊科都会接诊数位因中重症抑郁症而自杀的年轻人 。
有个姑娘 , 因为家里太过溺爱 , 每天什么都不干 , 不开心就买买买发泄 。 有天 , 她忽然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 一跃而下 , 卢骁和同事花了3个多月才让她康复 , 这种身体康复的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 。
很多时候需要心理疏导的不仅仅是病人 , 更多的是家属 , 送病人来急诊的家属 , 谈话尤为重要 。
文章图片
在节目中 , 陶勇曾解释过 , 对家属而言 , 如果不能充分地了解病情以及将要操作的风险 , 医生很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配合 。
沟通不畅的话 , 很容易让本是同一战壕的队友 , 却因此有了嫌隙 , 甚至走上了对立面 , 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
朱自清那句“所谓人情世故 , 一半是在说话里” , 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
家属谈话中 , 卢骁最忌讳的是 , 上来就把病情往最坏的说 ,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缺乏病理常识的 , 一通分析下来 , 如果看不到一点希望 , 精神会被击垮 。
文章图片
在节目中 , 医学生冯琛就犯了类似的错误 , 也因此被批评:“你们心里大多想的是 , 反正我谈到重没有关系 , 反正进了急诊抢救室 , 都是病危 。 可这样合适吗?那人都不用送过来了 , 都回去好了 。 我们是医生 , 得告诉他们 , 还是有办法的 , 通过治疗还是有希望的 。 ”
文章图片
而卢骁在谈话时 , 被家属问最多的一句是“医生 , 如果是你家里人 , 你会怎么办?”
怎么回答?
“毫无保留地站在家属角度给出专业意见”是医患双方能共同去面对问题 , 达成相对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基础 。
然而 , 现有环境下这并不容易 , 特别是年轻医生 , 很多就会乱掉 。 这在卢骁看来:“第一 , 代表你在技术上不熟悉 。 第二 , 代表你不了解对方 。 只有大家互相信任 , 后面才能顺利 。 ”
医生的这份良苦用心 , 不是所有家属都能理解的 , 当然会遇到非常不配合的家属 。 #注:配图是节目中出现的SP标准化病人家属#
文章图片
之前卢骁曾收治过一名主动脉夹层的病人 , 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 , 但家属坚决不肯签字 , 一定要医生承诺:“如果你开刀 , 那要百分之百能够治疗好 , 我才能签 。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卢骁明知手术结果是向好的 , 却也无法作出百分百的承诺 。
僵持之下 , 眼看着黄金治疗时间一点点流逝 , 卢骁急了——他和科室找到医院的总值班并和家属进一步沟通:“再拖到后面 , 肠子都要坏死了 , 手术必须做 。 ”
最终 , 手术顺利进行且预后很好 。
这些判断、沟通、抉择 , 每天都在急诊室发生 , 但是对普通人而言 , 不真正站到抢救室那扇感应门前 , 不真正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医疗术语之前 , 不真正拿起那支签字笔犹豫要不要在同意书上签字之前 , 是绝对不可能感同身受的 。
文章图片
《offer3》用一种做节目的方式 , 让很多人 , 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到:如果当你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紧急情势 , 不得不替关心的人去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时 , 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分析医生给出的信息 , 以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 。
卢骁 , 杭州人 。 投身医学 , 始于一句玩笑 。
记得填报志愿时 , 他在英语和文学专业之间犹豫不决 , 同桌忽悠他:“我们一起报个医学院 , 我报护士 , 你报医生怎么样?”
结果志愿表交上去之后 , 同桌才告诉他:“其实 , 我报了服装设计 。 ”
虽然学医是一场意外 , 却也让他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读书期间认真做出两个选择:一是摸清自己的秉性 , 明确了急诊医学专业;二是不想要混日子 , 选择继续深造考研 。
文章图片
而之所以选择第二军医大 , 除了急诊的学科优势外 , 还源于25年前 , 那部描绘第二军医大学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 。
当时该剧风靡全国 , 做一名军医成为无数青年的光荣梦想 。 这颗种子也曾在卢骁的心里种下过 。
文章图片
读研期间 , 卢骁在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进行了两年多的临床及科研培训 。 用卢骁的话说 , 学校提倡“野性培养” , 就是“直接就把你扔到最前线 。 ”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骁勇 , 卢骁很快在急救室独当一面 。
急诊抢救的累是一种站在悬崖边上的累 。 崩溃的时候 , 同时来三个急重病人 , 卢骁恨不得一个人劈成三个:“实在不行了 , 我两只手一边按一个都不够 , 何况还有第三个 。 ”
研三发生的一件事 , 让他记忆犹新 。
那天他值班 , 有7位病人因不同原因入院 , 最终都不幸离世 。 这段经历 , 深深刻在他脑海里:“那天整个人就像疯了一样 。 ”
“那些你以为可以救过来但是没能救过来的 , 特别难受 。 ”
文章图片
稿源:(钱江晚报)
【】网址:/a/2022/0112/01121231Q22022.html
标题:专访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卢骁,网友说他是现实版的“星空下的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