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1905电影网专稿2022年1月7日 , 由《摔跤吧!爸爸》导演涅提·蒂瓦里执导 , 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施拉德哈·卡普尔等主演的印度喜剧电影《最初的梦想》在全国院线上映 。 影片讲述了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儿子 , 因高考失利而发生意外 , 面对病床前丧失信心的儿子 , 父亲召集了自己大学时代的老友 , 用他们在冠军联赛中如何撕掉失败者标签的故事 , 来鼓励失意的儿子 。
文章图片
影片在豆瓣收获了7.0的评分 , 不少观众评论影片背后的主题发人深省 , 让许多人开始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 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 , 家长通常只和孩子去庆祝成功 , 却很少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 , 我们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的情商、智商 , 却忽略了逆商的培养 。 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 , 也会借由影片换一个角度 , 思考家庭及自身生活中逆商的培育 。
文章图片
【今日影评:《最初的梦想》家庭教育的另一个角度】逆商是应对挫折时候的心理耐受能力 , 同样面对挫折 , 有的人会显现得脆弱 , 有的人则表现出坚韧 。 生活中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 , 很多父母往往只是奉献 , 却没让孩子学会付出 , 去承担责任 , 经常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 别的事你别管 。 ”这样的说法相当于在教孩子谁都不用管、对什么都不用负责 , 如果孩子信以为真 , 很容易变得脆弱 , 随着孩子长大 , 需要面对挫折的时候 , 他很难有担当 , 反而会变得自私、不负责任 。
文章图片
《最初的梦想》的主角其实一直很优秀 , 但当他在相当于中国高考的重要考试中失利后 , 心理上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 , 所以影片里 , 父亲面对失意的儿子 , 做出了一个大胆选择 , 他叫来了自己的大学同学现身说法 ,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现实意义吗?心理专家雷明认为:“有 , 谁年轻时候不是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中国很多宝爸宝妈在孩子面前特别能装 , 生怕生活当中的困难或者自己的缺陷 , 伤害自己的角色权威 , 还特别担心孩子有压力、受伤害 , 其实他们的经历让孩子们知道了之后 , 这只是一个间接体验 , 不会真的造成伤害 , 让他听见 , 孩子才会认识到什么是生活中的困难 , 原来学习没那么难 。 ”
文章图片
电影向我们呈现了孩子往往只接受自己完美一面的心理问题 , 这其实源于父亲刻意塑造出来的形象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 父亲通常希望在孩子心中塑造一个坚强、高大、安全的形象 , 电影结尾时候的父亲却让儿子特别意外 , 父亲的真实情况怎么是这样?相信这个瞬间让许多人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 儿子从背后发觉父亲佝偻的背影 , 才真正看到了光环之后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父亲 , 而《最初的梦想》中孩子那瞬间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 , 很多人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的父母变老了 , 就是从某一个画面上看到 , 觉得他们也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 在一刹那和父母和解了 。
文章图片
除了《最初的梦想》之外 , 导演此前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也深受欢迎 , 可以看出导演非常关注父爱题材 , 此题材也有不少观众喜欢 , 比如《银河补习班》和《误杀2》等 。 银幕上需要什么样的父爱题材电影?雷明表示:“需要现实当中欠缺的孩子跟父亲、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 一般来说有三种父母 , 第一种父母自己平时待人接物很有礼貌 , 人格相对平衡 , 以身为范;第二种特别典型 , 带着孩子去动物园 , 孩子看见孔雀说我想要它尾巴上的毛 , 然后妈妈翻进动物园追着孔雀薅毛;第三种特别可怕 , 父母本身的水平也就那样 , 还在孩子面前特别强势、说一不许二 , 其实自己很苍白 , 等孩子长大 , 稍微有了判断力、见识 , 他很快明白原来父母没道理 , 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内心深处也就坍塌了 。 ”
文章图片
影片里的父亲彬彬有礼、非常有素养 , 但他坚持在孩子面前塑造“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的形象 , 不但和父子间有了距离 , 也让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 , 导致孩子因为一次挫折做了傻事 。 在父亲放下身段 , 主动分享之后 , 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鲜活 , 才得以让父子二人解开心结 , 最终回归平凡人的那一刻 , 是父子之间真正和解的时候 。
文章图片
《最初的梦想》真实的处理 , 赋予了其现实的意义 , 父母可以和孩子适度分享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难题 , 包括情绪上的困扰 , 让孩子知道终点很重要、目的地很重要 , 但过程同样可以有收获 , 沿途皆是风景 , 何必在意得失 。
稿源:(1905电影网)
【】网址:/a/2022/0113/0113123192R022.html
标题:今日影评:《最初的梦想》家庭教育的另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