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龚先生
“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 , 但今天大家汇聚在北京 , 共同成为一朵璀璨的雪花 , 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理念和‘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 。 ”著名导演张艺谋日前在谈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表示 , 希望它能更多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 。
文章图片
【「工人日报e网评」从“我”到“我们”:两场奥运开幕式的不同表达】张艺谋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张艺谋同时还透露 , 冬奥会开幕式将运用现场实时捕捉技术来实现一种互动感 。 观众在某些场地上 , 会看到雪花跟演员的流动 , 而且是互动的 。
这样的“剧透”可谓大胆 , 似乎和奥运会开幕式秘而不宣的惯例不符 , 但它何尝又不是源于内心的一种强大自信 。
张艺谋显然拥有如此自信 。 在向世人奉献了壮美、宏大的北京2008年夏奥会开幕式之后 , 张艺谋如何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 演绎奥运精神 , 令人期待 , 引人遐想 。
文章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有关方面的“剧透”和讲述 , 龚先生梳理了一下 ,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是这样的——
更简约、更空灵——考虑到疫情防控和寒冷天气 , 开幕式不会超过100分钟 , 参与演出的演员只有约3000人 。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这两个数字分别是4个小时 , 15000人 。
虽然人少了 , 但在呈现效果上 , 张艺谋自信 , 可以展现空灵、唯美、简约的现代艺术风范 , 传递冰雪晶莹剔透的浪漫感 , “让它人少而不空 , 让它很饱满 , 让它空灵而浪漫 。 ”
文章图片
2008年8月8日 ,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 。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大伟摄
更科技、更环保——将增加新科技元素 , 包括机器人、AI、5G、虚拟视觉和云端技术等 。 另外 , 据说此次冬奥会将以一种“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的方式点燃主火炬 , “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 。 我们静心以待吧 。
更人文、更走心——大型运动会的开闭幕式 , 人永远是表达的重点 , 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人的内心和情感 。 北京冬奥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召开 , 因此 , 张艺谋“希望展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对世界人民的情感 , 也包括新加入奥林匹克格言的‘更团结’ , 通过开幕式让人们看到中国人真正的内心 。 ”为此 , 开幕式还会有一个环节叫‘致敬人民’ , 让普通人站到奥运舞台上 , 展现平凡人不凡的力量 。
文章图片
2008年8月8日 , 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凌空绕场一周 , 准备点燃主火炬 。
新华社采访人员费茂华摄
如果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达的重点是“我” , 是“历史” , 是中国的文化、传统 , 是我们走过的道路 , 那么 , 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表达的重点就是“我们” , 是“一起向未来” , 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团结” 。
今天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 , 我们选择一种更简约、更节俭的方式 , 表达我们对于奥运精神的理解、对于人类大同的向往 , 展现中国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 , 这不仅仅是冬奥运自身“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使然 , 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和文化自信 。
文章图片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
新华社采访人员鞠焕宗摄
从“我”到“我们” , 从“不同”到“共同” , 从“讲历史”到“向未来” , 两个奥运开幕式的不同表达 , 自有其不同的逻辑 , 且一定各有各的精彩 。 当北京奥运会的击缶而歌、太古遗音成为永恒的记忆 , 我们又能再次拥抱奥林匹克的光荣与梦想 , 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格外期待的事 。
2022年2月4日 , 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日 , 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 春如有意 , 未接年华春已至 。 让我们一起注目“鸟巢” , 期待那个美丽的奥林匹克之夜吧 。
来源:中工网
稿源:(人民资讯)
【】网址:/a/2022/0113/011312320232022.html
标题:「工人日报e网评」从“我”到“我们”:两场奥运开幕式的不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