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半月谈丨梁晓峰:让人少得病、晚得病

梁晓峰:让人少得病、晚得病

半月谈采访人员 帅才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公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兼职副会长、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梁晓峰在接受半月谈采访人员专访时呼吁,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需要关口前移,让人们少得病、晚得病,减少慢性病并发症发生,加强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工作,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

得病|半月谈丨梁晓峰:让人少得病、晚得病
文章插图

梁晓峰

慢性病防控的主要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不如青年群体,特别是高龄老人接种疫苗遇到了一些困难,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有一些慢性病,或者行动不便;另一方面,则是老年人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梁晓峰说,加强老年人群体健康知识普及是当务之急。现在国家卫生部门已发出呼吁、采取措施,鼓励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掌握一些营养知识、急救知识。

“以前的医疗是‘重治疗、轻预防’,有了疾病就治疗,对于疾病预防措施落实得不到位。”梁晓峰说,以吸烟为例,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吸烟人士随处可见,公共场所不乏“吞云吐雾者”。要把健康管理落到实处,就要让人把健康习惯落到实处,把健康管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比如控烟、减盐、控糖、科学运动等。“怎样让群众把这些健康习惯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梁晓峰说。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广大民众对于“什么是健康”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业内对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也有了新的要求。人老了身体自然会发生器官机能的退化,容易得一些慢性病,最常见的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阻塞等。

“现在慢性病防控的目标是让人们少得病、慢得病,特别是预防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梁晓峰说。

得病|半月谈丨梁晓峰:让人少得病、晚得病】健康管理从青少年抓起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激增,由于缺乏健康理念和健康专家指导,这些慢性病人在患病初期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已经达到住院指征却以种种理由拖延,导致慢病并发症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梁晓峰强调,其实很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预防手段,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这个概念很重要,就是预防疾病的关口要前移,从童年、青年就要做起。

“比如很多人在小时候吸了二手烟,生活在一个烟雾缭绕的环境里,他就是二手烟的受害者,长大以后特别是老了以后容易得呼吸道疾病,这就属于健康管理在‘全生命周期’的前期就已经‘失控’了。所以说健康管理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梁晓峰说。

一些老年人喜欢吃口味重的菜,饮食习惯不健康,这是因为在年轻时候就有这样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些老人需要长期服药,但经常忘记,忘记监测血压、血糖,没有良好的健康管理习惯。梁晓峰呼吁,健康管理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少得病、晚得病。

梁晓峰表示,现今许多人的健康素养低,慢性病的知晓率、控制率不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增长速度快,消耗了医疗资源。应加强健康传播和健康促进工作,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改变“重治病、轻预防”的传统思维,增强自身对健康管理的能力。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