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



按关键词阅读:

过年去影院看贺岁片 , 已经被不少家庭列入春节日程表 , 俨然成为近年来的新年俗 。 不管是喜剧片、动作片还是动画片 , 只要搭上春节这趟快车 , 喜庆欢腾的过年气氛立刻呼之欲出 。 2022年春节即将到来 , 虎年贺岁电影依旧热闹非凡 , 《长津湖之水门桥》《四海》《奇迹·笨小孩》等影片的预售正在进行 。 据灯塔专业版网络数据显示 , 截至1月26日 , 目前春节档的影片预售已达2.29亿元 。
据众多业界专家预测 , 虎年春节档国内电影票房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 但繁荣的市场表象背后 ,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看贺岁片成为人们体验节日氛围、感受新年俗的方式后 , 似乎正在逐渐丧失认同感……
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
文章图片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看电影 , 我会感到很幸福 , 也有一种新年的仪式感 。 ”滨州观众王甜告诉采访人员 , “合家欢”属性让贺岁片脱颖而出 , 受到大众喜爱 。 作为传统节日 , 春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需求 , 集中体现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贺岁片的出现 , 瞄准了百姓需求 , 为假日消费增加了新的选项 , 某种程度上 , 不失为一种创新 。
鲜为人知的是 , 这项新年俗已经默默发展了十多年 , 得益于供给端的不断发力 , 众多优秀的作品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 老百姓并没有贺岁档这一概念 , 更未形成新年观影这一习惯 。 直到20世纪末 , 香港电影引入内地 , 才开始了贺岁电影的发展过程 。 受到美国的影响 , 香港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了相对明显的档期划分 , 后来逐渐形成了贺岁档 , 以香港的贺岁喜剧片为特色 , 迎合了新年热闹喜庆的氛围 ,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
1995年1月29日 , 成龙主演的香港电影《红番区》以贺岁片的名义登陆内地市场 , 并以当年票房亚军的好成绩启蒙了内地的电影市场 , 也让内地观众形成了“春节看成龙”的习惯 , 大大推动了内地贺岁喜剧片的兴起与发展 。
此后 , 内地贺岁电影开始试水 。 1997年 , 第一部内地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 , 以3600万元的傲人成绩跻身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 , 刺激了大批内地贺岁喜剧片的问世 。 从此 , 内地贺岁片逐渐在中国电影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
然而在贺岁片概念引入的前几年 , 中国电影市场整体仍处于低谷状态 , 并没有形成阶段性的市场热点 。 2002年之后 , 院线制在全国推行并且中国电影开始进行产业化改革 , 从而突破了许多制约贺岁电影发展的问题 。 刚兴起的国产商业大片乘虚而入 , 贺岁档的价值才开始真正凸显 , 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档期 。 贺岁片的类型也随之热闹了起来 , 呈现多元化趋势 。 各种贺岁片纷纷在贺岁档抢滩登陆 , 逐渐将人们从新年的家中拉入电影院 。
如今 , 越来越多中国老百姓把看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节日聚会方式 , 看贺岁片正在成为他们过年选择的新年俗 。 不可否认的是 , 贺岁片的流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 而背后最重要的则是中国老百姓日渐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推动 。 因此 , 贺岁片也随着历年的发展日趋细化与精致 , 为观众提供更丰富且优质的新年观影选择 。
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
文章图片
在贺岁片迅猛发展、票房节节攀高的背景下 , 贺岁片的文化内涵与口碑却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 2021年春节档在“就地过年”政策引导下 , 加之积累了两年的观影期待和优秀贺岁电影 , 七天影片票房便超过78亿元 , 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 。 这是积蓄两年的能量爆发 , 但票房猛增的背后 , 却没有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期待 。 如《唐人街探案3》 , 成为唐探系列评分最低的一部 。
济南资深影迷陈祥说 , “当前贺岁档质量参差不齐 , 绝大部分为了票房而喜剧 , 不如多用心打磨情节 , 讲好故事 。 ”虽然嘴上吐槽 , 每逢春节他还会带着全家一起观影 。 得益于看电影这一新年俗的出现 , 尽管当前贺岁档电影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预期 , 口碑下跌 , 但票房还是节节攀高 , 陷入“叫座不叫好”的怪圈 。
山东大学舆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戴元初认为 , 当下的贺岁电影市场推广和营销技巧的提升程度远高于电影品质的进化速度 。 虽然2021年春节档的成功侧面印证了国产电影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 但应该承认的是 , 中国电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商业方面的突破 , 而在现实深度、思想深度、艺术深度等内容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这并不难理解 , 纵观贺岁档影片 , 商业片和喜剧片占据了将近80% , 在欢乐喜悦气氛洋溢的春节档电影中 , 搞笑似乎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贺岁档电影的主题 , 无价值的主题、生硬的搞笑情节、略带扭曲的审美取向充斥其中 。
“文化娱乐不再是对真实生命体验的表达 , 而是通过制造各种各样的虚假体验来实现对消费的操控 。 ”有学者认为 。 目前 , 绝大多数电影往往为了搞笑而搞笑 , 为了喜剧效果不惜生拉硬套 , 编造一味无脑且尴尬的搞笑情节 。 如果将娱乐视为贺岁片的唯一追求 , 那么便失去了电影应该承载的文化内涵 。 笑过之后便一无所有 , 观影中的爆笑并不能带给观众久久不能忘怀的回甘 。
除了文化内涵缺失外 ,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鹏还认为 , 工业体系不成熟 , 生产制作领域的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不健全 , 影视人才的培养、供给、遴选路径不透明清晰 , 电影产品的类型化、多元化发展不充分 , 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强虚拟现实、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带给电影影响的适应性不强等问题也给春节档电影带来了挑战 。
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
文章图片
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在旧时年俗渐渐淡去的当下 , 看贺岁电影 , 本该成为一种应景的新年俗 , 增添新年味儿 。 但种种因素的作用下 , 让观众因热闹和氛围而买单的贺岁电影 , 成了一种被迫的“降级消费” 。 制作方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 , 也不能光赢了热闹 , 输了口碑 , 只有让票房和口碑相匹配 , 才能让新年俗更对味 , 让新年俗更持久 。
戴元初认为 , “贺岁电影既然是一种特定时间节点推出的特定电影样态 。 其生产者 , 从策划到创作和生产的全部过程都应对社会心态变化和时代潮流走势有充分的敏感和专业的呈现能力 。 ”
处于贺岁档这样得天独厚的档期中 , 贺岁电影需要延续电影商业化的成功经验 , 抓住时代潮流 , 满足各个年龄圈层、各种观影偏好群体的观影需求 , 更要坚持精品化创作的原则 , 发掘时代文化元素进行融合 , 更加深入地挖掘象征每一时代的有益文化元素 , 丰富电影的文化内涵 , 以提升电影的现实深度、思想深度和艺术深度 , 打造更多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贺岁佳作 。
戴元初进一步解释 , 一方面 , 影片讲故事能力需要进一步突破 , 讲时代故事 , 讲普通人的故事 , 讲与现实高度同频的故事;此外 , 可以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呈现更具身心穿透力的故事 , 营造更具视觉震撼力的情境;最后 , 与移动互联时代多种融媒体手段结合 , 实现营销与社会议程设置的同步推进 , 这可能也是一个可突破的方面 。
“当然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 , 贺岁片的生产和推广需要考虑这个最现实的影响变量 , 去年一些制片人将贺岁档的电影从线下移到线上的做法可以作为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选项 。 ”戴元初说 。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李梦馨朱子钰实习生孙聚平裴思玥报道)


    稿源:(大众日报)

    【】网址:/a/2022/0130/0130123Y442022.html

    标题: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


    上一篇:单品|40岁女人如何穿出优雅?学会这三种日系穿搭,美到看不出真实年龄

    下一篇:《家族荣耀》甄心得知马可的计划后,竟然为获得家产用上了美人计


    人文

    新年俗如何更对味更持久

    阅读(14)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看电影,我会感到很幸福,也有一种新年的仪式感。”滨州观众王甜告诉记者,“合家欢”属性让贺岁片脱颖而出,受到大众喜爱。作为传统节日,春节本质上...

    人文

    系列纪录片《冬奥之约》预告片

    阅读(35)

    “约”亦“约定”中国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用镜头记录下冰雪健儿们的备战历程不懈努力挑战自我的冬奥老将徐梦桃放弃演艺事业追逐冬奥梦想的男孩苏翊鸣长在美国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