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专题·舞出青春中国梦
作者|《中华儿女》采访人员王海珍
编辑|王碧清
文章图片
华宵一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华宵一:跳舞的一刻是刹那也是永恒】华宵一年少成名 , 2009年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 , 以作品《罗敷行》获得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甲组(女子)一等奖 。 那一年 , 她十七岁 。 2012年“桃李杯”大赛 , 她以一支《点绛唇》 , 再次惊艳全场 , 蝉联“桃李杯”大赛一等奖 。 其后 , 她在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中获古典舞最佳演员奖 。 她的《罗敷行》和《点绛唇》是国内古典舞领域经典中的经典 , 被后续无数舞蹈爱好者学习 , 甚至成为范本 , 是古典舞学生必修课 。
2017年 , 她担当主演和制作人的《一刻》舞剧 , 开启全球巡演 , 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 至今已经走过多个城市 。 随着她参加湖南卫视《舞蹈风暴》第二季 , 与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张艺兴一起录制《冬梦之约》、综艺节目《天赐的声音》 , 与音乐人胡彦斌合作《对月》 , 参加B站、河南卫视《舞千年》舞蹈节目录制等 , 她的名字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
“有时候 , 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 因为在人生这条漫长又曲折的路上 , 舞蹈能和我不离不弃、形影不离 。 小时候 , 它是我的爱好;长大后 , 它是我的看家本领;现在 , 它是我的职业 , 融入我的生活 , 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现就职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华宵一如是说 , “起舞时 , 所有人看着你、倾听你、举起手电筒照耀你时 , 你会觉得 , 作为一个舞者 , 幸福而又值得” 。
舞蹈是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现在的华宵一想象不出 , 如果不跳舞 , 她还会去做什么 。 对于她来说 , 舞蹈如此重要 , 没有它 , 怎么可以?舞蹈已经融入她生命每一刻 。
华宵一的舞蹈之路 , 始于父亲 。 父亲对舞蹈有着炽烈的爱 , 爱到要让自己的孩子也承继他对舞蹈的爱 。 大凡父辈未竟的梦想交接到下一代 , 常常会有相对叛逆的结局 , 有人逃遁 , 另谋他路;有人走到中途 , 不堪重负 , 怨怼丛生 。 但华宵一和父亲却携手在舞台上 , 一直走下去——六岁时 , 华宵一在父亲引领下 , 开启学舞生涯;十一岁 , 她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 父亲陪伴着她;现在 , 她在《一刻》起舞 , 父亲与她同台 。 华宵一是幸运的 , 有父亲一直的支持和陪伴;父亲也是幸运的 , 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 , 和他一起将梦想照进生命 , 在舞台上挥洒极致的美与热爱 。
华宵一不太爱讲自己勤学苦练的事 , 以及练功受伤 。 她更喜欢分享触觉、感受 , 那些感性的瞬间、触碰心底柔软的时刻 。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 , 去老师家学舞 , 都是爸爸带我去 。 到老师家 , 要走一个斜坡 , 这个斜坡挺长 , 父亲就背着我 , 我趴在他后背 , 能听到他的呼吸 。 ”华宵一脑海里常常回荡这样的画面 。 这仿佛是父亲与她在舞蹈这条路上的隐喻 , 路并不那么容易走 , 要坚持 , 虽然会很累 , 但终会抵达 。
华宵一十七岁获得全国大奖 , 奠定在古典舞界的地位 , 其后持续多年巅峰状态 , 很多人都说她是天生的舞者 。 她对这样的说法只是笑笑 , “我小时候学舞蹈 , 身体条件不能说是最好的 。 也遇到过挫折 , 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 第一年没考上 , 第二年才考上” 。 坚持的背后 , 是深深的喜爱;成功的背后 , 是更多耐力、更加坚持 。
她喜欢舞蹈 , 舞蹈不言 , 却直抵人心 。 舞蹈是这样一种存在 , 集合极致的力量与美 。 那些瞬间的爆发力 , 那些转瞬即逝的美 , 每一刻都无法重来 , 无法复制 , 它是如此极致地将时间与生命复刻在一起 。 舞者在每一个舞动的瞬间 , 都是在用自己的肢体乃至生命与外界去沟通 , 去交流 。 华宵一喜欢这种感觉 , 她敏感的触觉和对生命极度敏锐的感知力 , 在舞蹈时 , 全部打开、释放 。 舞蹈接住她流动的思绪和情感 , 她也赋予舞蹈丰富的情感和表达 。
在《罗敷行》里 , 她是性情机敏、容颜娇俏的翩跹少女;在《点绛唇》里 , 她又化身情感细腻、满怀期盼的少妇 。 在诗词歌赋里住了几千年的古代女性们 , 出现在现代舞台上 。 华宵一形神兼备地演绎着她们 , 赋予她们以情 , 以境 , 以韵 , 让她们可感 , 可知 。 华宵一身心并用、内外一统的古典演绎方式 , 仿若将这些美好的古典女性复活 。
舞蹈这门艺术 , 与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一样 , 技法技艺全然掌控之后 , 并不代表能达到至高境界 , 更重要的是 , 敏锐的感受力和认知 。 这一层只可意会 , 不可言说 , 或许就是匠人和艺术之境的差别 。 艺术就是这样残酷 。 华宵一仿佛很早就知道这一点 , 每一寸身体细胞自由打开 , 也同时打开那些细微的感受力 。 她会思考 , 怎样能走入自己表演的舞蹈 , 不仅仅动作技法到位 , 更重要的是 , 情感纤维的贴合 。
文章图片
舞蹈中的华宵一
她知道古典和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 , 古典舞不仅仅是动作的复古、表情的一颦一笑 , 更重要的是情感共鸣 。 时空流转 , 表达方式虽不同 , 但人类有些共同情感并没有改变 , 那个年代的人 , 甚至更含蓄、内敛 。 如何表达欲说还羞的情感?华宵一一直在琢磨 。 “大音希声 , 大美不言 。 ”从小一直在跳舞 , 和美在一起的华宵一明白这一点 , 如何表达?一定是需要想象力 。 “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 , 想象可能是在月下、在河边 , 产生一种和观众之间的共鸣 。 ”情感的共鸣 , 是她走近罗敷们、走近观众的方式 。
她知道 , 不同阶段演绎同一个舞蹈 , 会有不同况味 , 就像人们看一本名著 , 不同年龄段 , 品读出来的感受都不同 。 她把自己的经历、对人物的理解 , 融入进去 , 每一次《罗敷行》《点绛唇》 , 都与之前表演有所不同 。 她拒绝单一 , 更不愿意重复 。
《一刻》里做自己
2020年10月10日 , 《舞蹈风暴》第二季开播 。 华宵一出场 , 引起舞蹈界关注 。 第一季《舞蹈风暴》亚军李响说:“之前一直有人说 , 我是《舞蹈风暴》舞台上古典舞的标杆 。 我想说 , 那是因为华宵一那会儿没有来 。 ”
由此可见 , 华宵一在古典舞界的地位 。 华宵一感谢这样的认可 , 更清醒地看到赞誉背后自己还需更多努力:“越是别人觉得你是标杆 , 都在学习你、欣赏你的时候 , 越重要的是你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 不然就可能会忘了自己 。 ”华宵一说 , 前路还有更高处 , 需要跨越和“牢牢抓住” 。 她不把自己拘泥于古典舞 , 她想探索更高、更远的可能 。
稿源:(中华儿女的人物观察)
【】网址:/a/2022/0309/0309125240R022.html
标题:国家一级演员、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华宵一:跳舞的一刻是刹那也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