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按关键词阅读:

“那些伟大的人 , 从未离去;那些伟大的思想 , 从未消失……”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在2020年推出第一季时就拿下豆瓣8.3分的高分 。 最近上线的第二季也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回应 , 社交平台上点赞和讨论不绝于耳 。 为什么将一部纪录片命名为《中国》?又如何将千年历史凝练于几十集作品 , 不讲宫斗、不讲权谋 , 只将社会、经济和生活作为背景 , 探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思想价值和制度价值?采访人员对主创进行了采访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中国》第二季 , 延续了第一季的叙事脉络 , 从盛唐一直向前行驶 , 选择了那些对后世中国带来深远影响、极富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盛唐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热爱艺术的宋朝皇帝赵佶、开辟盛世的少年皇帝康熙……导演通过诗意化的影像与故事化的叙事 , 让岁月尘封的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 也让家国情怀、民本思想等思想脉络清晰起来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为什么放弃对历史系统、连贯、全面的介绍 , 放弃编年史的记录方式 , 放弃纯主题化的讲述方式 , 放弃了深入挖掘和考据历史细节?对此 , 《中国》第二季制作人李东珅表示 , 《中国》最终选择了那些对后世最具深远影响 , 在当时最具开创性、转折性的重要节点 , 最具代表性、时代感、最富戏剧性的人和故事 , 追溯今日中国和中国人如何一路走来 。 因为这样的选择 , 决定了《中国》大写意的基调 , 也决定了每一个人和故事的深度和温度 。
“对本国历史能‘略有所知’、对已往历史表达‘温情和敬意’ , 是《中国》一片的创作起点 。 相比以往历史类纪录片更注重在某一段历史、或某个事件、人物中挖掘故事 。 《中国》则是要成为一部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 一步了解历史发展的简明‘大纲’ 。 ”李东珅说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此前 , 纪录片《中国》建立起了一套鲜明且自成一派的美学风格 , 引发关注 。 在第二季中 , 这种处理显然又有了再次升级 。 仅用一座残破的关帝庙来适配解说词 , 便彰显了关汉卿耀眼的英雄梦与无力的现实;仅用一池幽暗不明的池水,便意象化地揭示了明嘉靖的帝王心术;仅用一面宫墙前背道而行的官员,就映射了张居正与海瑞间迥然相异的为臣之道……这让许多看过本片的中小学生们感叹:《中国》第二季通过一种视听的方式 , 把大量的历史信息编织在了一起 , 让人在感受中国之美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 , 它让我们更热爱历史了 。
此外 , 诸如“李杜二人承继了中国此前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 , 相互照耀 , 也照耀着中国 。 ”“赵佶的千里江山 , 只剩半壁 , 却依然如梦如画 , 绚烂无比 。 ”与第一季相同 , 《中国》第二季中 , 随着中国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的 , 周涛、何炅的平静的旁白讲述中 , 透着厚重的历史感 , 给予了观众沉浸式的听觉感受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旁白 , 文案 , 画面 , 音乐 , 立意无一不赞 。 ”观众为《中国》第二季打出高分 , 也佐证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 。 正如该片历史顾问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冯立君所说:“演员的服饰准确、精美 , 陈设极简而富表现力 , 旁白由国内著名的播音员们娓娓道来 , 沉静 , 恬静 , 即便是冲突爆发的场面也有一种静观其变的味道 , 没有过于刻意的表演 , 这是另一种以假乱真 。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在主题上 , 《中国》第二季梳理了中国千年的思想源变 , 呈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诞生 , 亦呈现世界的平行发展 。 但在表达上 , 《中国》以诉说凸显了“温柔的力量” , 正如冯立君的总结:《中国》是人物 , 是生活 , 是中国人 , 是中国人的生活 , 是非凡的中国人 , 是非凡的中国人如常的生活 。
《中国》中饰演历史人物的演员 , 无论是惺惺相惜的李白杜甫 , 还是悲情英雄式的关汉卿 , 抑或是为臣之道迥然相异的张居正与海瑞 , 演员扮演历史人物 , 同时成为历史的讲述者 , 给予观众充分的代入感 。 这些历史闪回和人物回眸让很多观众泪目 , “泪流满面”“看哭了”是弹幕中出现最多的字眼 。 年轻的观众深情写下观后感:“作品能让人泪湿眼眶 , 我们感动于这些渺小又倔强的个体 , 能构建出如此厚重博大的文明!”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当季风传来四海八方的讯息 , 中国一点点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 。 ”当观众津津乐道着《中国》第二季美不胜收的解说词时 , 也在它的镜头中探寻着一部纪录片背后的历史观点 , 文化态度 。
这当然是主创团队身负的重要使命 , 观众在《中国》第二季分集的名字背后 , 感知到了文化思想的流变和演进:《梦境》展现了宋朝的审美 , 甚至决定了后世中国人的审美高度;《市井》讲述了戏剧承担起了文以载道的使命;《大都》拍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再次得以延续的盛况;《觐见》重现了中西文化的历史对视……“中国从哪里来?如何走到今天?祖先在缔造国家的同时 , 如何塑造了这片土地的精神气质?”李东珅说 , 主创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和敬畏心 , 走过了长达五年的学习、摸索和创作的过程 。
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创作态度 , 直接体现着创作者的历史观 , 冯立君解析道:“既然历史中国是现代中国的源头 , 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历史上的‘我们’ , 也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了 。 这种‘理解’ , 便是追寻 。 追寻历史中国的美 , 无论是思想争鸣之美 , 建设统一国家之美 , 沉着应对历史变局之美 , 抑或奋起追赶世界潮流之美 。 ”
因此 , 观众在《中国》第二季里看到了汉字文化的精致化 , 看到了北方民族文化精血的新一轮注入 , 看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如信仰一般的共识……历史中国的演进 , 就是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国文明的发展 , 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变与变 。 令人欣喜的是 , 普通观众感受到了主创的良苦用心 , 他们感慨 , “《中国》从那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切入 , 每个人的一生 , 都是时代的映射 。 ”而这 , 大概就是对一部纪录片的最佳注脚 。


    稿源:(新华报业网)

    【】网址:/a/2022/0315/031512541952022.html

    标题:对话纪录片《中国》主创: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上一篇:恭喜!李亚鹏官宣结婚,海哈金喜生子喜讯,属实替他们高兴

    下一篇:宁波取景拍摄四个月 阿耐小说改编电视剧《野蛮生长》杀青


    人文

    杭州微念起诉李子柒,索赔50万

    阅读(23)

    杭州微念认为,被告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刻意发布、传播片面的、偏向性的侵杈言论,误导不明真相的社会公众,致使其发布的侵权信息以裂变方式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