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采访人员褚晓亮、郎秋红、赵丹丹
“生活苦吗?嚼嚼咽了 。 ”最近 , 一部讲述东北普通工人家庭生活故事的年代剧《人世间》在全国掀起观剧热潮 , 深深打动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 这部剧用朴实无华的手法 , 描绘了在东北“吉春市”周家兄妹身上发生的故事 , 和围绕这几个人物发生的亲情、友情、爱情 , 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 很多观众被这部剧击中了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 , 从这部剧里看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父辈 。 而早在《人世间》开拍一个月时 , 迪士尼就预购了其海外独家发行权 。 有观点认为 , 这部剧不仅是一个中国家庭的“史诗” , 更是中国近五十年来发展变化的缩影 。
【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人世间》的播出 , 引发了从主流媒体到社交媒体的一致好评 , 引发了话题级的文化现象 , 热度久久不散 , 也催生了对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的思考 。 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接受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专访 , 畅谈《人世间》 。
文章图片
《人世间》剧照
艺术家就是要和自己较劲
采访人员:我们都知道 , 在《人世间》之前 , 您有两部大火的剧 , 《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 , 许多人以为您会在反腐剧上继续发力 , 但您却没有选择自己熟悉的路径 , 而选择了《人世间》这样时间跨度长、拍摄难度大的年代剧 , 为什么?
李路:此前我确实没有拍过这么长的剧 。 《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反映的都是现实中的一个横断面 , 聚焦反腐 , 时间点集中 , 我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但是我这个人喜欢跟自己较劲 , 喜欢打破一些惯性 。 其实早在四年前《人世间》刚刚出版时 , 我就一眼相中 。 《人世间》的故事从1969年到2016年 , 既有爱情 , 又有社会关系 , 又有对中国社会过去四五十年的纵深思考 。 我认为“当下”是单面的 , 只有“纵深”才是多面的 , 所以拍起来很兴奋、很过瘾 。 这部剧以工人作为切入口 , 实际上展现的是社会各个层面 , 有机关干部、大学教师、诗人、导演、商人……这其中又以周秉昆为主要代表的平凡小人物作为主基调 , 任何时代都是以这些人为分母构成的 , 是他们真正地在用一砖一瓦建设我们的国家 , 我们应该去弘扬 。
采访人员:《人世间》以“光字片”展开 , 许多观众认为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真实 , 各种对话、各种细节让人一秒入戏 。 剧组在“光字片”上下了不少功夫吧?
李路:《人世间》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作品 , 写的是我们自己 , 我们的父母 , 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生活 。 这样的作品 , 真实是最重要的 , 因为你哪怕有一点不真实 , 大家都能看出来 。 创作的过程中 , 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说真话 , 这样才能直抵人心、打动观众、引起热议 。
文章图片
导演李路在剧中的“光字片”场景 。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剧中“光字片”是城中村 , 但是现实中已经找不到完整的“光字片”了 , 剧组花了大量的精力构建“光字片” 。 我们找来了近200名建筑工人 , 在长春农博园的一个展厅里 , 按照设计图 , 高度还原出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光字片” 。 有一些窗户、门、地板 , 都是从一些待拆迁的棚户区买回来的;地上的黑土 , 装了几十卡车 , 都是借的 , 用完了还要再还回去 , 黑土很珍贵;剧中的挂历 , 家具、电风扇的价格、收音机的款式等等都是一再考证过的 , 费了很大的劲 。
《人世间》拍完了 , 我本来是要把“光字片”留着 , 但是由于当时农博园马上要搞农业展 , 要卖辣椒和大蒜了 , 很多人会去参观、拍摄 , 为了不让我们的“光字片”提前曝光 , 只能忍痛把它拆掉了 。 但是没关系 , 长春市有关部门也一直在跟我沟通 , 将来“光字片”有可能另外选址复建 。
采访人员:《人世间》的故事里 , 人物众多 , 不论是周家三兄妹、周爸周妈、郑娟 , 还是“六小君子”、骆士宾、水自流等等 , 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深入人心 , 每一个配角的演技都不“掉链子” , 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路:选演员是一个技术活 , 我主要看重这个演员本身的形象、气质、演技与我们剧里的角色是否有贴合度 , 如果贴合度很高 , 那么他就不用再去“演” , 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 。 剧中 , 无论是秉昆、秉义 , 周蓉、郑娟 , 还是周母、周父等演员 , 他们不用太费劲 , 就自带人物的气质 。 我们在选演员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个人自身的本质 , 不能被之前所塑造的形象“迷惑” 。
我认为一部剧的好坏 , 不光要看主要演员 , 因为他们一定能够演好 , 更要看群众演员 , 看远景 , 看周边搭戏的配角演得好不好 , 这是一部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 每个细节不停加分、再加分 , 才能使一部剧的整体成色更好看 。 比如 , 《人世间》剧中开市委常委会 , 开会的不少人都是在长春找的群演 , 但他们不是普通的群演 , 往那儿一坐 , 真的就是开会的样子 。
文章图片
导演李路(右二)与演职人员交流 。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现实主义的春天来了
采访人员:纵观您这些年拍摄的电视剧 , 普遍特点是关注现实 , 直面矛盾 , 有些还触及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 与一些架空历史的题材相比 , 这类题材拍摄起来是不是不容易?
李路:不是不容易 , 是很不容易 。 其实这是一个冒险的做法 , 拍摄之前谁也不知道这类题材市场能不能接受 , 观众能不能喜欢 , 都是很棘手的难题 。 但恰恰是这种现实题材、这种创作手法 , 迎来了某些类型剧的春天 , 不管是《人民的名义》 , 还是《巡回检察组》 , 还是《人世间》 , 都在现实主义题材里另辟蹊径 , 找到了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的点 , 这对我也是意外惊喜 。 我的每一部戏都会开辟一个新方向 , 起到引领作用 , 让更多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走进观众视野 。
采访人员:我们看《人世间》中人物命运和结局走向 , 跟原著小说相比 , 改动还是比较大的 , 一些人也有不同看法 。 您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李路:我也关注到了这点 。 剧中人物命运的走向 , 最终是由我来把握的 。 我的原则就是要更多地传递一些温暖的东西 , 让观众感觉到生活的希望 , 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 包括结尾 , 我们对周秉义的处理做了若干次改动 , 才呈现出现在的状态 。 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 , 每个人都可以对《人世间》做出不同的解读 , 很高兴大部分观众接受了这种改编 , 大部分人是点赞的 , 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
采访人员:看您的作品里一直有一种使命感 , 您还是会在现实主义题材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 , 对吗?
李路:在去年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总书记给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 , 我深受鼓舞 。 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 但是使命感这东西 , 说起来很容易 , 做起来很难 , 如果没有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关心 , 我不会选择《人世间》 。 我选择去做的 , 一定会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 从时代变迁和人民实践中 , 描绘我们国家走过的路 , 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
开拍不到一个月时 , 迪士尼就买走了《人世间》非中国地区的播映权 。 一收到消息 , 我就跟大家讲了 , 我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要有国际视野了 , 要讲好中国故事 , 要想想国外人怎么看我们这五十年的变迁 。
文章图片
导演李路(右四)与演职人员交流 。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东北一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采访人员:“吉春火车站”火了 , “人民电影院”真的跟电影有关 , 秉昆家新房子经常被“偷窥” , 《人世间》取景地也成旅游线路了 。 当初您为什么选在长春拍剧 , 与您是长春人的这种家乡情结有关吗?
稿源:(光明网)
【】网址:/a/2022/0318/031Q2550L2022.html
标题: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