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按关键词阅读:

以大写意的方式回溯中国历史 , 以鲜活的人事彰显中国精神 , 再加上演员的动情演绎、配音的诗意表达 , 刚刚播完的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 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回应 , 点赞和讨论不绝于耳 , 包括莫言、李敬泽、易中天、陆天明等近40位文化名家、跨学界专家学者纷纷推荐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海报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 , 其集均到达率居地方卫视晚间时段纪录片冠军;高知属性明显 , CSM全国网高学历观众占比超4成 。 全网热度持续走高:据美兰德蓝鹰指数显示 , 该片蝉联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16连冠 , 超6成在播日 , 夺得晚间黄金档电视节目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全网20多个热搜 , 80多个出圈话题 , 实现26亿+人次曝光 , 牵引网友共探中华文明源流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千里江山
为什么将一部纪录片命名为《中国》?又如何将千年历史凝练于几十集作品 , 不讲宫斗、不讲权谋 , 只将社会、经济和生活作为背景 , 探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思想价值和制度价值?近日 , 《中国》第二季制作人李东珅 , 该片历史顾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冯立君接受红星新闻采访人员的采访 , 解答了大众所关心的话题 。
旁白、演绎 , 相得益彰
“李杜二人承继了中国此前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 , 相互照耀 , 也照耀着中国 。 ”“赵佶的千里江山 , 只剩半壁 , 却依然如梦如画 , 绚烂无比 。 ”解说是《中国》第二季的点睛之笔 , 不徐不疾的讲述方式恬淡沉静 , “灵魂旁白”给予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和启发式的思考 , 以历史旁观者的视角用声音牵引更多当代人走进中国历史 。 讲述人周涛的解读深情饱满 , 表达深沉厚重历史的同时 , 兼具细腻婉约的声线让纪录片更有温度;另一位讲述人何炅的声音浑厚亲切 , 充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 两位讲述人仅凭声音就完成了对历史的再理解、再创作 , 以声色情感走进观众内心 , 梳理脉络起伏 , 传递历史情怀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缅怀李白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杜甫回眸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和旁白一起参与演出的 , 是在《中国》中饰演历史人物的演员 。 无论是惺惺相惜的李白、杜甫 , 还是悲情英雄式的关汉卿 , 或是为臣之道迥然相异的张居正与海瑞 , 实力演员在扮演历史人物的同时 , 也成为历史的讲述者 , 给予观众充分的代入感 。 正如冯立君所说:“演员的服饰准确、精美 , 陈设极简而富表现力 , 旁白由国内著名的播音员们娓娓道来 , 沉静 , 恬静 , 即便是冲突爆发的场面也有一种静观其变的味道 , 没有过于刻意的表演 , 这是另一种以假乱真 。 ”
《中国通史》《河西走廊》等之前的很多历史题材纪录片 , 都是先有文本后有影像 , 《中国》第一季也是如此 , “到了第二季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 我们先把历史史实切割了很多片段 , 将它拍出来 , 然后在这个切割后的片段里填进去解说词 , 现在观众看到的解说词文本实际上是我们的最后一步 。 ”李东珅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在两季《中国》中 , 文本和影像都分别负责不同的叙事 , 是一种既统一又间离的关系 。 文本仍然在讲述历史 , 而影像负责另一层叙事 , 表达一种情绪和状态 , 以及一种想象力的延伸、叠加 。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孔孟与关汉卿
厚重的文明、细腻的演绎 , 《中国》里许多历史闪回、人物回眸的场景 , 也让观众感动 。 “泪流满面”“看哭了”是弹幕中出现最多的字眼 。 有年轻的观众写下观后感:“作品能让人泪湿眼眶 , 我们感动于这些渺小又倔强的个体 , 能构建出如此厚重博大的文明!”在《中国》播出的过程中 , 戏里的“讲述”和戏外的“讲述”相得益彰 , 形成令人愉悦的联动 。 而这种互动 , 必然牵引着更多当代人走入中国的历史 。
如何讲述“中国”
将一部纪录片命名为《中国》 , 将千年历史凝练于几十集作品 , 足见创作者的勇气和信心 。 为何讲述?以何种方式讲述?李东珅表示 , 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的朴素目的、对以往历史保持“温情和敬意” , 是《中国》的创作起点 。 《中国》要成为一部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 一部梳理历史发展的简明“大纲” 。 著名作家莫言对此表示赞同 , “(《中国》)构建了影像通史的文本结构 , 让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中国的过去 , 并且思考未来 。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大使筹备觐见
因此 , 《中国》在呈现时也有取舍 , 它放弃了对历史系统、连贯、全面的介绍 , 放弃了编年史的记录方式 , 放弃了纯主题化的讲述方式 , 放弃了深入挖掘和考据历史细节 。 李东珅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中国》最终选择的是那些对后世最具深远影响 , 在当时最具开创性、转折性的重要节点 , 聚焦那些最具代表性、时代感、最富戏剧性的人和故事 , 追溯今日中国和中国人如何一路走来 。 ”
当然 , 《中国》的叙事也保持有个性化、风格化的表达 。 在冯立君看来 , 《中国》在历史讲述上实现了现象级的突破 , “它第一次完美地用这种慢镜头、背景虚化为真实山水、注重瞬间场景定格的镜头语言来讲述中国的历史 。 这种镜头语言 , 巧妙贴合中国故事 , 而且故事和画面融为一体了 。 ”在主题上 , 第二季梳理了中国千年的思想源变 , 呈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诞生 , 亦呈现世界的平行发展 。 但在表达上 , 《中国》以诉说凸显了“温柔的力量” , 正如冯立君的总结:《中国》是人物 , 是生活 , 是中国人 , 是中国人的生活 , 是非凡的中国人 , 是非凡的中国人如常的生活 。
体现对中国的“追寻”
“当季风传来四海八方的讯息 , 中国一点点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 。 ”当观众津津乐道着《中国》第二季的解说词时 , 同样能从镜头中探寻历史观点、文化态度 。 比如 , 从分集名字背后 , 文化思想的流变和演进跃然眼前:《梦境》展现了宋朝的审美 , 甚至决定了后世中国人的审美高度;《市井》讲述了戏剧承担起了文以载道的使命;《大都》拍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再次得以延续的盛况;《觐见》重现了中西文化的历史对视……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科学救国
在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看来 , “中国何其大 , 以一部纪录片而说中国 , 雄心何其大 。 《中国》两季仅二十二集 , 浩浩荡荡 , 一路从春秋说到晚清 , 原来是 , 大历史观、大文化观 , 站在高处以点带面、以少见多 。 这不是王朝史 ,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史 , 这是精神史、心灵史 , 所选的 , 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展现的 , 是中国心灵的星图 。 《中国》的声音和语调从容、沉着 , 是风吹浪打中的闲庭信步 , 是因为知道从哪儿来 , 所以知道向哪去 , 这正是五千年文明千锤百炼的自信 。 ”
“中国从哪里来?如何走到今天?祖先在缔造国家的同时 , 如何塑造了这片土地的精神气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 , 李东珅直言主创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和敬畏心 , 走过了长达五年的学习、摸索和创作的过程 。 认真的创作态度 , 也折射出创作者的历史观 。 冯立君解析道:“既然历史中国是现代中国的源头 , 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历史上的‘我们’ , 也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了 。 这种‘理解’ , 便是追寻 。 追寻历史中国的美 , 无论是思想争鸣之美 , 建设统一国家之美 , 沉着应对历史变局之美 , 抑或奋起追赶世界潮流之美 。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孙中山与紫金山
因此 , 观众在《中国》第二季里看到了汉字文化的精致化 , 看到了北方民族文化的新一轮注入 , 看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如信仰一般的共识……历史中国的演进 , 就是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国文明的发展 , 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变与变 。 令人欣喜的是 , 观众也感受到了主创的良苦用心 , “《中国》从那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切入 , 每个人的一生 , 都是时代的映射 。 ”这样的评价 , 大概就是对一部纪录片的最佳注脚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任宏伟图据湖南卫视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文章图片


    稿源:(红星新闻)

    【】网址:/a/2022/0319/031912553222022.html

    标题: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收官:打造影像化的中国“通史”


    上一篇:贾静雯弟妹自曝治癌过程,肌肉无力肚子胀气像孕妇,老公坚守身旁

    下一篇:古力娜扎写真曝光超养眼 气质优雅美腿抢镜


    人文

    古力娜扎写真曝光超养眼 气质优雅美腿抢镜

    阅读(34)

    2011年,古力娜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就读;同年,签约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1],并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而她也因此被观众熟知。此后两年,古力...

    人文

    315打假,打到了“老艺术家”潘长江!

    阅读(25)

    013月1日晚,潘长江及其直播间工作人员,又开始不辞劳苦的工作(圈钱)了。这一次,他卖的是茅台虎年生肖酒。摆满酒瓶的长桌前,这位昔日的老艺术家摇身一变成为营销小能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