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顾清俞与冯晓琴的经历,更明白人生不容易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文娱北京4月12日电(采访人员上官云)《心居》是最近的热播剧之一 。 在收官之后 , 与之有关的讨论依然持续不断 。
这部剧从顾清俞和冯晓琴的姑嫂视角出发 , 通过两个拥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及价值观念女性的买房经历 , 展现种种悲喜交加的人生经历 。
看完顾清俞与冯晓琴的经历,更明白人生不容易
文章图片
《心居》剧照剧组供图
养老、教育、婚姻……很多当下的热点话题 , 都能在《心居》中找到影子 。 有人觉得顾清俞才是人间清醒;也有人喜欢书中的家长里短 , 觉得有烟火气 。
日前 , 该剧编剧、原著作者滕肖澜在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专访时提到 , 《心居》讲的是人生不容易 。 但再怎么不容易 , 很多人始终都在积极生活 , 怀着最美好的期待继续走下去 。
谈到《心居》的开放式结局 , 她认为 , 人生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大团圆结局 。 我们也许无法完全认同别人的生活方式 , 但可以抱有善念 , 学着理解 。
顾清俞是人生赢家吗?
《心居》刻画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群像 , 顾清俞大概是其中比较耀眼的那一个 。
她是一位别人眼中的精英人士:才貌双全 ,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早早实现经济独立 , 不仅可以让自己过得很舒服 , 还有余力照顾家人 。
然而 , 爱情却是她心中的一个结 。 她的心底始终有“白月光”施源的位置 。 多年后重逢 , 即便施源一事无成 , 还欠了债 , 但顾清俞还是义无反顾地和他结婚了 。
真正步入生活 , 这段感情却不像顾清俞想象中那么美好 。 她竭尽全力包容施源 , 却忘记了历经岁月沧桑 , 两个人的三观已有很大不同 , 心态也早已不同于当初 。
两个人矛盾重重 , 只能以离婚收场 。 滕肖澜一针见血地说出问题所在:结婚时 , 顾清俞和施源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 , 不管再怎么努力 , 最终还是要分开 。
他们的爱情让人唏嘘 , 但现实中 , 只凭爱情可能过不了日子 。 有段话说得好 , “谁跟谁凑一对 , 到底不能随心所欲 , 也是有章法的……差得太远 , 就有些冒险了 。 ”
在生活中逐渐成长
和顾清俞比起来 , 同在一个大家庭中的冯晓琴就显得不太出众 。 她总是在忙忙碌碌讨生活 , 性格也不是那么招人喜欢 。
看完顾清俞与冯晓琴的经历,更明白人生不容易
文章图片
电视剧《心居》剧照 。
“冯晓琴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 一开始她有心机又努力 , 望子成龙、希望丈夫有出息 。 在外人看来 , 这可能是一种野心 。 ”滕肖澜说 。
但冯晓琴又有善良的一面 。 小说中 , 当养老院失火 , 她会奋不顾身去抢救阿婆的一本日记 , 因为对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来说 , 它可能是唯一找回记忆的方法 。
对于前期看重物质的冯晓琴来说 , 愿意从火场中找出阿婆的笔记本 , 这本身就是一种升华:经历了生活的磨难 , 她已经懂得了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有多么重要 。
另外 , 从成为家庭主妇到开办养老院 , 冯晓琴其实也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 她跳出了生活的舒适圈 , 眼界和格局逐渐开阔 , 学会理解别人 , 路也越走越宽 。
她一直在慢慢进步 。 滕肖澜说 , 《心居》中的每个人都不完美 , 不管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 还是与内心的和解 , 我们都需要逐渐成长 。 她希望 , 《心居》能写出这种成长 。
抱有理解之心
看完顾清俞与冯晓琴的经历,更明白人生不容易】与一些故事不同 , 《心居》的结局是开放式的 , 临近尾声 , 顾家上下依然有观众所熟悉的家庭宴会场景 , 只是不再圆满 。
比如 , 一些人际关系的裂缝仍旧存在 。 顾清俞和冯晓琴之间虽然少了很多猜忌 , 甚至有些惺惺相惜 , 但依然是两条平行线 。
对此 , 滕肖澜给出了一种解释 , 《心居》写的是群像 , 但也有相对主要的人物 , 顾清俞和冯晓琴就是两条线 , 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
“我希望她们之间有一个映照 , 展现对生活的不同认知 。 ”她认为 , 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大团圆结局 , 人们在相处中小心翼翼地掌握分寸 , 过好自己的日子 , 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
看完顾清俞与冯晓琴的经历,更明白人生不容易
文章图片
小说《心居》书封 。 出版社供图
滕肖澜说 ,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 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 也许无法完全认同别人的生活方式 , 但可以抱有善念 , 学着理解 。
“人生不容易”
作为家庭剧 , 《心居》更多将目光集中在各式各样的人物本身 , 小人物亦是主人公 。
“人生中可能充满了各种问题 , 人与人之间也总会有矛盾 , 就看怎么去面对 。 ”滕肖澜表示 。
她认为 , 《心居》讲的是人生不容易 , 但再怎么不容易 , 很多人始终都在积极生活 , 怀着最美好的期待继续走下去 。
正如冯晓琴所说 , 日子是一团面粉 , 你把它捏成什么样 , 它就过成什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