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致命魔术》:人性异化的隐喻与欲望偏执的表达
原创葛家诺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作者丨葛家诺
指导老师丨张慧瑜
“
【摘要】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致命魔术》以工业革命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 , 讲述了两位魔术师争夺最高荣誉的明争暗斗 , 为观众构建起庞大的影像叙事迷宫 。 影片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不同时空的剧情交错堆叠 , 将时间剪切、拼贴、重构 , 揭示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 , 展现偏执欲望下人性的异化 。 本文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 , 从电影叙事角度出发 , 关注影片的隐喻指向 , 阐释机器时代下偏执的欲望与人性的异化 , 探究主体确认自身过程中他者的凝视与存在的陷落 。
【关键词】《致命魔术》;影视批评;赛博朋克;人性异化;客体凝视
01
引言
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代表作之一 , 《致命魔术》体现了克里斯托弗·诺兰一贯的执导风格 , 既借助时间与空间的错乱与重构 , 揭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隐喻影片的中心主旨 , 暗指相同的母题——偏执、独特、孤独的复仇 。 影片讲述了在魔术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 , 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家罗伯特·安吉尔和阿尔弗雷德·伯登 。 两人同为魔术学徒 , 却因嫉妒、猜疑、仇恨 , 在一次次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对立 , 并最终迎来极致欲望背后的自我祭献与自我毁灭 。
《致命魔术》大胆前卫的创作形式 , 流畅紧凑的叙事风格 , 倒叙与顺序的完美融合 , 将观众带入了属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复调叙事迷宫中 。 在影片中 , 诺兰对人性的欲望进行了深刻的探究 , 侧重人物精神层面的挖掘 , 通过种种隐喻暗示特定时代环境下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变迁 。 观众在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 , 跌宕起伏的命运波澜中 , 看到欲望执迷至扭曲的个体 , 人与人之间冲突对立 , 机械下人类主体性的丧失 。 本文试图从“神话讲述的年代”与“讲述神话的年代”两方面 , 深入电影叙事中 , 跳出电影内容外 , 探究影片蕴含的深刻母题 。
02
神话讲述的年代:维多利亚时代
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伦敦 , 工业与魔幻交织 , 真实与虚幻并存 , 充斥着诡谲瑰丽的色彩 。 此时 , 工业革命已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和震荡 , 传统文明与工业文明激烈交锋 , 文明与思想在碰撞中更新迭代 , 旧的社会体制摇摇欲坠濒临瓦解 , 新的社会体制跃跃欲试不断蚕食 , 逐渐将前者取代 。 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新鲜事物的渴望达到顶峰 , 人们渴望新鲜的把戏 , 期冀更多的创新和嬗变 , 追求精神上的娱乐和满足 。 这使得从事娱乐行业的地位大幅提高 , 经济条件得到巨大改善 , 这其中便包括魔术师 。
电影的两位主人公 , 伯登和安吉尔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横空出世 。 他们才华横溢 , 对魔术满腔热血与激情 , 对成功充满渴求与欲望 。 然而因为一次偶然的魔术失误 , 伯登误杀安吉尔的妻子朱莉亚 , 二者开始分道扬镳 。 从好友到仇敌 , 嫉妒、窥视、抄袭、背叛 , 人性在欲望的焚烧下分崩离析 , 伦理在幻想的枷锁中瓦解溃觞 , 两人最终在追求“最伟大的魔术师”道路上坠道而亡 。
实际上 , 魔术事故只是两人矛盾引爆的导火线 , 真正的矛盾早在影片开始前就已埋下伏笔 。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 , “以伦敦为代表 , 表面辉煌 , 像个理性、克制的绅士社会 , 其背后却是上层社会人士被压抑性情的爆发 , 藏污纳垢 , 社会底层更是一片混乱” 。 权利的普遍滥用 , 贫富的巨大差距 , 阶级的冲突对峙 , 不过是当时英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
伯登与安吉尔的不同出身早已决定了二者命运的绝不相容 。 上层贵族出身的安吉尔表面隐姓埋名 , 但实际上内心始终存在高高在上的心态 。 然而不幸的是 , 安吉尔虽然有着华丽的表演技巧 , 但却并无伯登极佳的魔术创造力 。 在魔术的世界中 , 安吉尔始终是惶恐不安的 , 他嫉妒伯登的魔术才华 , 并且试图占有这种才华 , 他不甘落后于平民出身的伯登 , 渴望复制伯登的魔术 , 以此来构建自己作为魔术师的完整形象 。 两位魔术师的冲突影射着阶级的对立 , 随之带有浓烈的阶级对抗色彩 , 并附着着难以调和的阶级矛盾 。
文章图片
图1伯登(左)和安吉尔(右一)(图片来自互联网)
03
魔术隐喻的现实:人物的既定悲剧
(一)双鸟魔术
《致命魔术》的多重叙事似行云流水 , 隐喻更是无处不在 , 整部影片从始至终未曾绕开魔术这一元素 , 魔术戏法既是影片贯穿始终的线索 , 同时也隐喻了人物命运的起伏更迭 。 其中 , 双鸟魔术是电影的灵魂 。 影片开始时 , 柯特一边为小女孩表演魔术 , 一边对魔术的三个过程娓娓道来——以虚代实、偷天换日、化腐朽为神奇 。
当伯登表演双鸟魔术时 , 一个小男孩哭着问他:“小鸟的哥哥去哪儿了?”小男孩知道 , 这不是同一只小鸟 。 而电影的结局 , 恰恰是假装成一个人的伯登兄弟 , 如同那两只被大多数人当作是一只小鸟的魔术一样 , 一个幸运地活着 , 一个不幸地成为魔术的祭品 。 双鸟的一生一死 , 实际隐喻着伯登两兄弟的命运一开始便早已注定 。
在安吉尔表演的双鸟魔术中 , 由于柯特精妙的魔术机关设计 , 这只鸽子并不需要如同双鸟魔术中的鸟一样死亡 , 始终是这同一只小鸟 。 在安吉尔第一次尝试鸽子魔术时 , 柯特曾对他说;“也许有一天 , 你的双手会沾满血污 。 ”正式表演时 , 因为伯登的拆台 , 魔术失败了 , 鸽子死去 , 鲜血染红了安吉尔的双手 。 之后为了表演瞬间转移魔术 , 安吉尔一次又一次杀死了自己 , 实现了鸽子魔术的预言 。
文章图片
图2双鸟魔术(图片来自互联网)
(二)鱼缸魔术
中国魔术师的鱼缸魔术展示了两位主角的不同性格 , 而这也导向了两人相似又不同的命运结局 。 这位中国魔术师一辈子都装成跛子 , 穿着宽大的衣服遮掩 , 在台上表演时才没有人看出他两腿间夹着鱼缸 , 正如片中所言:“Totaldevotiontohisart” 。
伯登一眼看出了鱼缸魔术的秘诀 , 并用这个秘诀创造出自己的魔术——移形换位 。 伯登和法隆共用一个人生 , 通过每天交换角色 , 来达到信息沟通和完美表演 。 他们共用妻子与情人 , 当兄弟一个断掉手指 , 另一个被迫切掉同样位置的手指 , 只为做到所谓的“Utterself-sacrifice” 。 他们将生命祭献给魔术 , 用疯狂执着换回“移形换位”魔术的天衣无缝 。
安吉尔没有看透鱼缸魔术的秘诀 , 他也始终无法理解为魔术牺牲人生的选择 。 他选择做自己 , 但又不甘心躲到舞台下享受胜利 , 无法忍受替身抢走本属于他的风光 。 从一开始 , 即使奥利维亚不曾背叛 , 他也不曾打算一直这样演下去 。 最终 , 为了“移形换位”魔术 ,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机器 , 一次又一次杀死自己的复制品 , 即使每次都要面临走向死亡的痛苦也在所不惜 。
文章图片
图3鱼缸魔术(图片来自互联网)
04
讲述神话的年代:赛博朋克的幻象
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 , 阿尔都赛在《读》中提出“症候式阅读” , 要求我们在阅读是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字 , 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无意识结构和隐藏的深层次对话 , 即“在场中的不在场” 。 电影是世界用来和自己交流语言中的一种 , 而这种语言构成的世界是经过外界意识形态过滤后所建构的 。 《致命魔术》传达出机械时代人类异化的赋予 , 折射和隐喻着现代社会个体的生存境遇 , 在视听对话中传达出意识形态的腹语 。
【锐评|《致命魔术》:人性异化的隐喻与欲望偏执的表达】人类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过程 , 却是以人类的不断异化为代价 , 反映在文学艺术人物中 , 则是精神苦闷、孤独、异常、极度压抑 。 翻检工业革命时期的作品 , 在柯南道尔或者凡尔纳的小说中 , 充斥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机器 , 那时的人们迷信机器如同今天的人们迷信知识 , 然而机械齿轮的运作的缝隙间 , 又传来出阴暗人群对机器怨愤的窥视 。 或许是人类天性的憎恶制造了光怪陆离的机器 , 又或许是机器的触手异化了人们的灵魂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新兴的科技力量使人类能力大增 , 但同时又让人类手足无措 , 电影中安吉尔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复制品 , 成为机器时代令人疯狂的终极隐喻 。
- 杨紫同意补拍《青簪行》,林更新顶替演员位置?
- 《亲爱的小孩》结局:禾禾被救,雷雯太重要,苏景伟救了4个家庭
- 谁说张艺兴台词功底差?《相逢时节》一个细节打脸质疑者
- 明明是同一个人,演完《嫣语赋》再演《祝卿好》,愣是没认出来
- 《我的出走日记》: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渴望点燃自己的“火花”
- 《特战荣耀》裴嫣嫣挽救裴踏燕没走刑天的不归路,艾千雪唤醒燕破岳
- 纪录片《我与万物生|麻阳河“猴王”记》
- 《说岳全传》中本领最厉害的几个人
- 刘亦菲和陈晓的新戏《梦华录》上映?没有直播就是因为这两个理由
- 《大明王朝1566》冯保讨好嘉靖失败,引得太监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