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导演去世,全网追忆:执导的《围城》《画魂》《孽债》成绝唱,她一生用镜头寻找属于世界的光影
文章图片
作者:南风编辑:李津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四月 , 在才女林徽因眼中 , 是一树树的花开 , 燕在梁间呢喃 , 蕴藏着爱与希望 。
而在诗人北岛笔下 , 它却是鲜花合着冰霜 , 伴着泪水 , 寄托无尽哀思 。
就在4月21日 , 著名导演黄蜀芹在沪因病去世 , 享年83岁 。
文章图片
消息一经传出 , 全网为之哀叹 。
演员胡兵 , 用3个叹号表达了自己的震惊与不舍 。
文章图片
他曾在黄蜀芹导演的《啼笑因缘》里担任男主角 , 戏里 , 黄导之于他这个非专业演员是传道授业的良师 , 戏外 , 黄导又给了他无尽关怀 , 好似慈母 。
主持人曹可凡含泪追忆 , 他曾有幸跟随黄导拍摄电视剧 , 亲身感受过她的大家风范 , 至今依旧难忘 。
文章图片
演员姚晨虽然没有与黄导合作过 , 但她的追思 , 恰恰说出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共同心声 。
文章图片
是啊 , 那些年 , 深深扣动无数观众心弦的电视剧《围城》《孽债》 , 都是黄导留下的经典作品 。
从41岁初执导筒 , 到68岁收山 , 黄蜀芹导演虽然起步颇晚 , 但她却从容地一步一个脚印 , 在凡人的喜怒哀乐中 , 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
她虽产量不高 , 却皆是精品佳作 , 用小题材抒发大感情 , 将作品烙下温暖难忘的时代印记 。
回看黄蜀芹导演丰盈洒脱的人生轨迹 , 我们能够悟出一个道理 。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 , 就是在自己的节奏里 , 过好这一生 。
文章图片
01
顺境时 , 懂得选择 , 选准赛道
1939年金秋 , 黄蜀芹降生在戏剧大师黄佐临和表演艺术家丹尼的家中 。
由于是家中长女 , 父亲黄佐临把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到了她身上 。
虽然出生于艺术世家 , 黄蜀芹的性格却不活泼 , 相反 , 小时候的她很文静 , 害羞不爱说话 , 只喜欢偷偷躲在门缝里窥探家中那些和父亲一起搞创作的叔叔阿姨们 。
在她看来 , 那是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有趣游戏 。
文章图片
(幼年黄蜀芹(左)和父亲黄佐临和妹妹)
留过洋、心境开阔的父亲面对如此内向的女儿 , 只是宽容一笑 , 从不逼迫她必须展现出活泼热情的个性 。
黄蜀芹8岁那年 , 黄佐临所属的文化公司筹拍《不了情》 , 编剧是鼎鼎大名的张爱玲 , 导演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导演桑弧 。
主演们纷纷到位 , 但一个7岁小女孩的角色却迟迟找不到人选 。
个性风趣的黄佐临环顾四周 , 发觉只有自家长女从年纪和相貌上最符合角色要求 , 于是 , 他把女儿带进了剧组 。
初来乍到 , 看哪儿都觉得新奇的黄蜀芹 , 开心地在影棚里跑来跑去 。
可一到镜头前 , 她就不自主地绷起脸抿着嘴 , 任凭导演怎么哄都不肯露出一丝笑容 。
文章图片
(《不了情》剧照)
虽然“首次触电”的经历并不愉快 , 内向敏感的黄蜀芹甚至嘴上说再也不演戏 , 但光影的魅力早已悄然驻进心间 , 让她为之神迷 。
进入中学后 , 每逢周末 , 黄蜀芹不和朋友逛街打发时间 , 而是骑着自行车赶到衡山电影院 , 一场接着一场地看电影 , 回了家还不忘认真写下观影笔记 。
由于内敛的性格 , 黄蜀芹鲜少透露自己的想法 , 以至于当她提出要报考电影学院时 , 父亲很是吃惊 。
他导演过百部话剧多部电影 , 深知这条路的艰辛坎坷 , 但看到女儿想当导演的坚定态度后 , 还是选择了支持 。
只可惜 , 报考那年 , 北京电影学院不招生 。
黄蜀芹失望得直掉眼泪 , 不过 , 她已经铁了心要当导演 , 今年不成那就明年再战 , 明年不行还有后年 。
就这样 , 苦熬两年后 , 20岁的黄蜀芹如愿走进电影学院的大门 。
文章图片
可是 , 由于太过内向 , 刚入学的黄蜀芹对于上表演课一度心生畏惧 。
不过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敢于反本性的 。
为了挚爱的导演事业 , 黄蜀芹逼迫自己改变个性 , 她主动到母亲开设的学馆学习小品表演 , 在日常交流中 , 努力培养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
因而当有同学发出疑问 , 未来班里谁有本事当大导演时?
班主任毫不犹豫地说:“黄蜀芹 。 ”
很赞同一句话:思己者 , 走出一条宽阔的人生之路;随人者 , 踏上无边迷惘的尘世旅途 。
顺境面前 , 有太多人不肯思考就盲目随大流 , 最终迷失了方向 。
而一个敢于直面内心真正所求的人 , 懂得取舍 , 善于选择 , 能对自己负责 , 更能将命运的钥匙牢牢握在手中 。
文章图片
02
逆境时 , 随遇而安 , 不争不抢
苦读4年后 , 黄蜀芹凭借优秀的毕业作品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收入麾下 。
可正当她准备大展宏图时 , 一场风卷残雪的动荡无情袭来 。
既然现实无法撼动 , 不如愉快接受 。
被安排到上海郊区种菜 , 黄蜀芹就快快乐乐地去 , 腿上没力气蹲不下去 , 那就跪在地上种 。
无戏可拍 , 她就操持自己的事 , 享受生活 。
1967年 , 黄蜀芹和上影厂美术师郑长符组建小家 。
文章图片
次年 , 她诞下儿子 , 并颇有趣味地给儿子取名郑大圣 。
直到1979年 , 40岁的黄蜀芹才得到谢晋导演发出的邀约 , 为故事片《啊 , 摇篮》担任副导演 。
在上影厂待了15年 , 连电影边儿都没摸着的她 , 曾如是形容当时的激动心情 , “只要让我参与电影的拍摄 , 只要看得见那个摄影机 , 能在旁边听它转的声音 , 我就什么都愿意 。 ”
哪怕她这个副导演需要管理剧组的重要道具——驴 , 要亲手用石头磨扣子 , 甚至被马匹踢飞 , 黄蜀芹都无怨无悔 , 她只管分秒必争地学习着积累着 。
一部戏跟下来 , 谢晋导演对努力的她格外满意 , 骄傲地宣布“黄蜀芹已毕业 , 可以独立拍片了” 。
果不其然 , 两年之后 , 黄蜀芹迎来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当代人》 。
文章图片
虽然事后她笑称 , 这是一部命题作品 , 别的导演不接 , 厂里才安排她拍的 。
但黄蜀芹 , 就是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本事 。
尽管拍摄的都是不熟悉的题材 , 但她不做则已 , 一做就能做到极致 。
但凡经过她手的作品 , 几乎每一部都有口皆碑 。
剧情片《青春万岁》里 , 黄蜀芹将自己对青春的独有感悟融进影片 , 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中学生的青春活力 , 获得了塔什干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纪念奖 。
文章图片
她拍摄的儿童电影《童年的朋友》 , 首次尝试真实展现陕北自然环境 , 荣获文化部优秀儿童故事片奖 , 并在法国参与影展 。
文章图片
而对商业片既不熟悉也不擅长的她 , 更是为上影厂拍出了当年票房最好的电影《超国界行动》 。
文章图片
人至中年才拿起导筒 , 却接二连三出精品获大奖 , 黄蜀芹的导演之路走得既快又稳 。
可内敛沉静的她 , 不止一次坦言 , “自己的个性是不争不抢的 , 别人往前拱 , 她却往后缩 。 ”
所以 , 她这一路 , 被推着拍了很多类型的片子 , 走了很远的路 。
然而 , 就像老话说的 , “不与人争得失 , 惟求己有知能 。 ”
不争 , 恰恰是黄蜀芹独有的大智慧 。
逆境中 , 与其争辩为何命运待她不公 , 不如专注当下 , 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实力的积攒之中 。
不争不吵不浮躁 , 蛰伏蓄力 , 他日必定一飞冲天 。
文章图片
03
好的人生 , 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工作中一丝不苟的黄蜀芹 , 生活里却像个迷糊的孩子 。
她第一次出去买菜钱包就被偷 , 只好拎着空篮子回家再取钱 , 她也曾出门买米却把东西放到别人家门口 , 让丈夫哭笑不得 。
不过 , 黄蜀芹从未因为自己的个性而苦恼 , 因为她始终被家人们呵护着包容着 。
当她为找的演员不合适 , 镜头处理不妙而苦恼时 , 在上戏读书的儿子会认真给她建议 。
有一次 , 她聊到自己新筹拍的戏 , 儿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你们女性电影……” , 让她一下子明确了拍片方向 。
文章图片
而丈夫郑长符 , 即是美工师又是戏剧爱好者 , 能为黄蜀芹的电影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支撑 。
听从丈夫的建议 , 黄蜀芹独具匠心地用黑丝绒将摄影棚蒙上 , 尝试营造写意空灵的背景效果 。
就这样 , 1987年 , 在儿子和丈夫的鼎力相助下 , 黄蜀芹以河北梆子名伶裴艳玲的人生经历为蓝本 , 带着对现代女性命运的隐喻表达 , 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人·鬼·情》 。
文章图片
(《人·鬼·情》剧照)
这部影片无论是从美学的高度 , 还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上 , 都堪称黄导的巅峰之作 。
平素寡言 , 很少夸赞她的父亲黄佐临在观影后 , 特意写来贺词——不像不是戏 , 太像不是艺;悟得情与理 , 是戏还是艺 。
文章图片
(黄蜀芹(右)在《人·鬼·情》拍摄现场)
那一刻 , 鲜少落泪的黄蜀芹眼眶红了 。
而让她比自己得奖还要快乐的是 , 丈夫因为在影片中的出色贡献获得了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 , 深得业内肯定 。
在接连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之后 , 黄蜀芹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 。
文章图片
1990年 , 感怀于父辈出国留学 , 荣归故里 , 曾走过跟方鸿渐一样的人生轨迹 , 黄蜀芹当仁不让地接下了《围城》的剧本 。
然而 , 当时的她右腿遭遇粉碎性骨折 。 无法下床 , 她就早上三四点钟醒来 , 躺在床上琢磨镜头如何拍 。
待到腿伤好一些 , 她坐着轮椅 , 让丈夫把自己推进片场 。
文章图片
(黄蜀芹坐着轮椅指导《围城》)
她用10天一集的慢节奏 , 精雕细琢地完成了370多场戏 , 120多个场景的拍摄 。
从此 , 《围城》里72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 有了鲜活生动的荧幕形象 。
而钱钟书先生看过录像带后开心地回信说 , “一家三口废半夜与半日 , 一气看完 。 ”
杨绛先生更是透露:“我们院内有一人坐在桌上笑得跌下来 。 ”
如今多年过去 , 这部展现城里城外 , 世事浮沉的《围城》 , 仍被誉为中国当代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
文章图片
厉害的人创造奇迹 , 更厉害的人 , 屡次打破自己创下的奇迹 。
1994年 , 黄蜀芹又留下了一部时代之作《孽债》 , 被称作“真正属于大众文化”的作品 。
文章图片
(《孽债》拍摄现场)
黄蜀芹导演曾剖析内心 , “我不喜欢孤芳自赏 , 我愿意为每个层次的观众拍片 。 ”
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平头百姓 , 无论是有阅历的人还是年轻观众 , 黄蜀芹都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作品中 , 寻觅到对时代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深刻洞见 。
她不求名与利 , 不看得与失 , 只管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节奏里 , 做最想做的事 , 走属于自己的路 。
就像她的创作信条那般:只要能在社会意义和艺术创造上产生价值 , 就必定全力以赴 。
文章图片
04
她带着解读人世的眼睛 , 去寻找世界的光影
2004年 , 知心爱人郑长符走了 。
一向隐忍的黄蜀芹 , 虽然面上自持 , 内心却默默承受着重压 。
儿子郑大圣慢慢接过母亲导筒 , 继续在她倡导的“写意戏剧观”的道路上坚定行走 。
文章图片
(黄家三代导演——黄蜀芹和父亲黄佐临、儿子郑大圣)
2009年 , 主持人骆新在采访黄蜀芹时 , 曾表达了希望她重回片场的愿望 。
黄导淡然婉拒 ,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 能把所有的感受外化变成电影 , 做电影的人 , 哪怕有一次 , 就够了 。 ”
是的 , 命运给予黄蜀芹真正创作的时间并不长 。
但黄蜀芹却从未因此而懊恼过 , 她始终是自足的、快乐的 , 因为她已经为中国电影留下了一抹柔软而艳丽的女性光彩 。
文章图片
还记得 , 若干年前 , 黄导拍摄《青春万岁》时 , 曾立下一个拍摄原则:
“我们不需要技巧 , 我们只需要真挚地去呈现 , 朴素而真诚地去表现 。 ”
是呀 , 人生海海 , 哪有那么多盘算与标准 , 只要怀着真诚的心去表达 , 就能感动到想感动的人 。
同样的 , 这个世界 , 也不需要标配的生活模板 。
只要在独家定制的人生节奏里 , 活得快活 , 就是最大的成功 。
黄导的自传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 , “电影给了她解读人世的眼睛 , 她用镜头真诚地寻找属于世界的光影 。 ”
曾经 , 她用一辈子的时间走向自己 , 而这一次 , 她一定是去寻找那个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了 。
如此 , 请您一路走好!
资料来源:
1.澎湃新闻:纪念|黄蜀芹:中国电影一抹柔软而艳丽的女性光彩
2.上观新闻:执导《围城》《孽债》等 , 著名导演黄蜀芹在沪逝世 , 享年83岁
【著名女导演去世,全网追忆:执导的《围城》《画魂》《孽债》成绝唱,她一生用镜头寻找属于世界的光影】3.新民晚报:著名导演黄蜀芹昨晚在沪离世 , 曾执导《围城》《孽债》《人·鬼·情》
4.新民晚报:黄蜀芹:匆匆的黄金十年
5.中国艺术报:缅怀|“神秘的大佛”黄蜀芹
6.上海电影博物馆:著名导演黄蜀芹昨晚辞世 , 这是她生前最后一次访谈
- 著名导演炮轰大S:你和具俊晔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必须老实闭嘴
- 《亲爱的小孩》3位“60后”著名女演员:戏外人生让人唏嘘
- 悲痛!著名女演员去世,她演的角色好多人都看过...
-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去世,曾出演《高山下的花环》《喜盈门》
- 王玉梅去世享年87岁,曾出演《高山下的花环》 倪萍悼念:是师生也是母女
- 著名导演去世,她的剧曾走进千家万户
- 女团歌手发文悼念爷爷去世一周年,诉说内心情感被批,网友:被她装到了
- 82岁名导黄蜀芹在沪去世,众星发文悼念,陆川薛佳凝感谢知遇之恩
- 著名导演黄蜀芹昨晚去世 享年83岁
- 天堂电影院主演雅克贝汉去世,曾饰演成年多多,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