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何,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呢?

“高山石广金银少 , 世上人稠君子稀 。 相交不必尽言语 , 恐落人间惹是非 。 ”诗神苏轼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 告诉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逢人不说人间事 , 便是人间无事人 。
生活中 , 不乏好说闲话搬弄是非的人 , 对待这种人 , 我们应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站在台前 , 演好自己的人生剧本 , 不必管别人怎么说;一种是站在幕后 , 看着别人在台上装腔作势 。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内在所拥有的越丰富 , 对外界的需求就越少 , 别人对自己的重要性也越小 。
正如有的人受不了别人的议论 , 有的人把这议论当耳旁风 , 这两种态度其实更多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是否丰富 。 内心充盈成熟的人 , 会慢慢地把自己调成静音模式 , 对恶意采取的更多的是一种蔑视的态度 。
正如柴静在《看见》中写的那样:对遭受的侮辱 , 不需要愤怒 , 也不需要还击 , 只需要蔑视 。
那么为何 , 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呢?
那么为何,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呢?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 侵删
一、看客本就多 , 没必要因为看客的言语而怀疑自己
鲁迅先生对看客的描述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他书中的看客是这样的:
《孔乙己》里的看客: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 , 笑着对他说 , “孔乙己 , 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 , 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 , 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 , “跌断 , 跌 , 跌……”他的眼色 , 很像恳求掌柜 , 不要再提 。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 , 便和掌柜都笑了 。
《药》里的看客:
那三三两两的人 , 也忽然合作一堆 , 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 , 便突然立住 , 簇成一个半圆 。
老栓也向那边看 , 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 , 仿佛许多鸭 ,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 向上提着 。
《祝福》里的看客: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 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 , 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 , 只是直着眼睛 , 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 , 真的 , ”
故事倒颇有效 , 男人听到这里 , 往往敛起笑容 , 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 , 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 , 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 , 便特意寻来 , 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 直到她说到呜咽 , 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 , 叹息一番 , 满足的去了 , 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 , 早已成为渣滓 , 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 , 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 , 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 她单是一瞥他们 , 并不回答一句话 。
看客本就多 , 不说自然无 。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大概是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上一秒还在无聊时看别人的笑话以作消遣 , 下一秒就一哄而散 。 所以 , 听并不意味着感兴趣 , 与其把自己的不幸当笑话供他人咀嚼 ,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说 , 静静地看着看客在那里装腔作势就好 。
那么为何,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呢?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 侵删
二、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鲁迅先生曾说:“当我沉默的时候 , 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 , 就感到了空虚 。 ”
三观不合的人是怎么也聊不到一块儿去的 , 因为对方会很强强硬地否认你的观点 , 同时还会不断地向你证明他的观点有多么正确 , 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 碰到这样的人 , 不要和他继续讨论下去 , 因为讨论的最后就是无休止地争吵;结束对话的最佳方式就是:沉默 。 让对方自知没趣 , 悻悻然离开 。
那么为何,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呢?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 侵删
那么为何,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呢?】三、从沉默中能学到很多
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有这样一句话:从话语中 , 你很少能学到人性 , 从沉默中却能 。 假如还想学得更多 , 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
言语中的沉默并不等于思想上的沉默 , 此处沉默 , 便是一种站在幕后看别人装腔作势的态度 , 虽沉默 , 但并不人云亦云 , 而是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这样 , 才能学到更多 。 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所言:在集体心理中 , 个人的智力差异被削弱了 , 个性也消失了 , 异质淹没在同质中 , 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 群体的语言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 特别是当群体中充斥着空泛的讨论时 , 这种影响尤为严重 , 如何避免?唯有沉默 。
人生而自由 ,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摆脱看客心理 , 才能卸下心里的枷锁 。 高山仰止 , 虽不能至 , 心向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