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的历史背景

随着《梦华录》的上映 , 观众看到了仿佛从《清明上河图》里面走出来的繁华的东京汴梁 , 以及北宋的风土人情 。
《梦华录》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东京汴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 公元960年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 定都开封 。 从地图上看 , 开封就在黄河南岸 , 可以说除了黄河 , 就没有其他天险可凭借 。 所以一旦武备松弛 , 就基本上是被动挨打局面 。 既然有东京 , 那就一定有西京 , 就是宋之前王朝最喜欢定都的西安了 , 历史上有过很多名称 。 去过陕西博物馆的读者自然可以注意到里面展品和代表的历史的断层感 , 就是说辉煌到唐代为止 。
今天的开封历史古迹众多 , 人文荟萃 。 有开封府 , 大相国寺 , 包公祠 , 天波杨府 , 铁塔公园 , 大宋武侠城 , 清明上河园等众多景点 , 绝对值得一行 。
《梦华录》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巅峰的时期 , 所以近年来宋朝剧的兴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总比那摇头晃脑的清宫辫子戏看起来好得多 。
说到《梦华录》自然就要提及《东京梦华录》 , 这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 , 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 , 这也是北宋和南宋的分割线 。
该著作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 , 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 , 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 , 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
《梦华录》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 , 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 , 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 , 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 , 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 , 几乎无所不包 , 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 , 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 。
书序写道京师太平日久 , 人物繁阜;雕车竞驻于天街 , 宝马争驰于御路 , 金翠耀目 , 罗绮飘香;八荒争凑 , 万国咸通;花光满路 , 箫鼓喧空 。 用了大量的语句描写了当初汴梁辇毂繁华、壮丽辉煌的景象 。 然而一旦兵火 , 靖康丙午之明年(1127年) , 出京南来 , 避地江左 , 情绪牢落 , 渐入桑榆 。 暗想当年 , 节物风流 , 人情和美 , 但成怅恨 。 近与亲戚会面 , 谈及曩昔 , 后生往往妄生不然 。 仆恐浸久 , 论其风俗者 , 失于事实 , 诚为可惜 , 谨省记编次成集 , 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 。 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 , 其乐无涯者 , 仆今追念 , 回首怅然 , 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 目之曰《梦华录》 。 这就是《东京梦华录》产生的背景 。 大概也代表了一帮失意文人或者遗老遗少的既得利益者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顾吧 。
《东京梦华录》分为十卷 。 卷一到卷三是对大宋都城描述 , 据说可以边读边用笔画 , 读完后整个京城平面图也就画下来了 。 其中还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了市井茶肆小吃酒楼饮食果子等等不一而足 。 卷四描绘了宫中一些习俗 。 卷五关于民俗 , 京瓦伎艺 , 娶媳妇生孩子等等 。 卷六卷七讲述了节日的风俗 , 以及继续讲述宫中习俗 。 卷八记载了端午 , 七夕 , 中元节 , 立秋 , 中秋等季节的风俗 。 最后两卷又讲述了宫中的礼仪 。
总之 , 书里的描述可谓是事无巨细 , 按照现在观点完全可以当作某点评或者某红书的出行攻略 。 可以领率到北宋时期那丰富到流口水的饮食了 。
《梦华录》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但是 , 不管作者如何的回忆 。 靖康之变 , 宋王室遭受到的待遇尚不及黎民的万一 。 时间如果再退回到晋王朝大分裂时代 , 汉赵帝国石勒把晋政府官员全部俘虏 , 包括宰相王衍在内 , 这个王衍以清谈而闻名天下 。 石勒向他询问晋政府败坏的情形 , 王衍自称从来不想当官 , 当官后也从来不问政事 , 并向石勒献媚 。 石勒告诉王衍:“你从小当官 , 一直做到宰相 , 名扬四海 , 却说自己不想当官 , 又说自己不问政事 , 简直天下奇闻 。 使国家败坏的 , 正是阁下这一类人 。 ”下令推倒土墙 , 将他们全都活活压死 。
所以不难理解靖康之变以后 , 宋室南渡定都杭州 , 又很快恢复了醉生梦死的景象 。 正如林升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而南宋坚持了152年 , 最终灭于蒙元政权 。 如果孟元老尚在 , 是不是还可以写一部《临安梦华录》了?可是用来纪念什么呢?
这正是:
梁园歌舞足风流 ,
美酒如刀解断愁 。
忆得少年多乐事 ,
夜深灯火上樊楼 。
---刘子翚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梦华录》的历史背景】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