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医圣》上映,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

重庆卫视《医圣》上映 , 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
6月6日起 , 38集大型历史人物剧《医圣》在重庆卫视播出 。
重庆卫视《医圣》上映,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
文章图片
《医圣》由深圳大宅门影业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联合摄制 , 以“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生平为背景 , 加以艺术创作 , 讲述了张仲景在家族没落后投奔悬济堂潜心学医 , 历经磨难终成医圣的故事 。 剧中医学故事来自于史书记载以及张仲景后人与传承者的总结 。
重庆卫视《医圣》上映,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
文章图片
发明饺子冬至舍药
大家都喜欢吃饺子 , 那你可知饺子的来历也和张仲景有关?
建安年间 , 张仲景在告老还乡途中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 , 耳朵都冻烂了 , 他心里非常难受 , 一心想要救治他们 。 他凭借自己多年从医经验 , 想到羊肉、辣椒这些热性食物煮汤可以祛寒 , 于是就把这些材料放在锅里煮熟剁碎 ,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 , 并取名“祛寒娇耳汤” 。 然后他叫弟子在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 , 架起大锅 , 在冬至那天开张 , 向穷人舍药治伤 。
百姓们吃了之后 , 果然浑身暖和两耳发热 , 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 于是对张仲景感恩戴德 , 甚至在过年的时候学着张仲景“娇耳”的样子 , 做成食物来食用 , 并把这种食物称为“饺耳”、“饺子”或“扁食” , 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功德 。 至今南阳一带仍有“过年不端饺子碗 , 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
中医经典跨越千年的守护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 , 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 《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 ,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 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时至今日 , 《伤寒杂病论》依然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 。 穿越千年 , 中医的智慧成果 , 始终默默守护着民众的健康 。
感冒发烧 , 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小柴胡冲剂 , 其实就来自《伤寒论》 。 超高国民度的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 , 最早也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 。
而提到六味地黄丸 , 不得不提一家河南的企业——仲景宛西制药 。
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材制成的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 , 是仲景品牌、仲景文化传承者仲景宛西的主力产品 。
重庆卫视《医圣》上映,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
文章图片
“仲景牌六味地黄炮制技艺为医圣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我们采用浓缩水煎剂型 , 传承中药传统制备工艺 , 最大化保留药物有效成分 , 更符合张仲景经方汤剂的本意 , 同时采用超微粉碎、微波干燥、离心选粒等现代制药技术 , 从原药材到成品 , 建立全过程质量标准和数字化追溯体系 , 精制中药 , 使药物有效成分更稳定、更均一 , 提升药物疗效 。 ”
药材好 , 药才好 。 如今 , 仲景宛西制药在河南、安徽、四川等地建立了道地药材GAP种植基地 , 从选种、育苗、种植、采收、挑选分级到入库实行规范化管理 , 从源头上保证药材地道、质量稳定 。
承“医圣”精华 , 造仲景名药 。 从一颗中药材到一粒药丸 , 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坚守敬畏 , 也是对现代匠心技术的精益打磨 。
看电视连续剧《医圣》 , 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而努力的一生 , 感受中医药文化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
重庆卫视《医圣》上映,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
文章图片
每晚19:35
锁定重庆卫视经典剧场
《医圣》
重庆卫视《医圣》上映,带你了解张仲景为医学事业努力的一生】传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