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凉山大学生苏正民:感谢“张妈妈”像一束光一样照进我灰暗的人生
“那时的我 , 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 直到一个人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我灰暗的人生 。 ”
——苏正民
“看到他形容我是他人生中的一道光时 , 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 为这些孩子们 , 25年的辛苦付出 , 是值得的 。 ”
——张俊兰
【火遍全网的凉山大学生苏正民:感谢“张妈妈”像一束光一样照进我灰暗的人生】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席秦岭周翼图片由张俊兰提供
今年这个毕业季 , 四川凉山籍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苏正民的毕业论文因6000多字致谢火了 。 致谢时 , 他诉说了自己从山里娃成长为一名大学生的一路“坎坷崎岖” , 并点名致谢了65位曾经帮助过他、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光亮和希望”的人 。
他的成长 , 离不开这65个人的接力相助 。 让他第一次感到有光照进他灰暗的人生 , 是《天津日报》的采访人员张俊兰 。
25年前 , 因为参加扶贫采访 , 35岁的张俊兰走进大凉山 , 从此就与这片土地及这里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 她多方奔走募集资金 , 资助大山深处的孩子 , 托举出一个又一个“苏正民” , 被凉山孩子亲热地称为“张妈妈” 。
辍学遇见“张妈妈”:
她像一束光一样
照进了我灰暗的人生
在致谢中 , 苏正民深情地回顾了他与“张妈妈”的缘分:
我将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生活费全部买了学习资料 , 一个科目两本 , 一本教辅书 , 一本试卷 。 每天下晚自习之后 , 我就偷偷打着手电筒 , 用被子盖住 , 趴在床上开始学习这些附加的学习资料 。 偷偷一个人在校园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背课文、练习汉语 , 练到走火入魔到睡觉时的梦话都在练习汉语 。
文章图片
张俊兰和苏正民在天津合影
我的学习成绩、汉语水平突飞猛进 。 我原以为 , 我能够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 但父亲离世的噩耗打碎了这个梦想 。 多年来 , 父亲为了我们三个子女的教育日夜操劳 , 最终积劳成疾 , 患上了多种疾病 , 从心脏病到肝囊肿、肺水肿 。
父亲的医疗费用也让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 , 欠下无数外债 。 我和姐姐都选择了辍学 , 她选择了去广东 , 我选择了留在祖祖辈辈们耕耘的那片土地 。
那时的我 , 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 直到一个人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我灰暗的人生——天津日报的张俊兰采访人员 , 正是她用瘦弱的身躯 , 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帮助了上万名像我一样的凉山贫寒学子重返校园 。
对话张俊兰:
被形容为一束光 ,
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束光 , 不仅仅是每年2000元的定向资助金 , 还有心灵深处“润物细无声”般地给予、呵护 。
有了这个资助 , 苏正民终于可以重返校园 。
千里之外的张俊兰如何知道苏正民的故事?这得从25年前的那次扶贫采访说起 。
文章图片
张俊兰和她受助的孩子们合影
1997年 , 张俊兰作为《天津日报》的采访人员 , 代表天津地区新闻工作者参加“中国百名采访人员志愿扶贫团”到凉山州采访 。 当她深入到大山时 , 被“食不果腹 , 衣不蔽体 , 房屋不蔽”的贫困场景震撼 。 回到天津后 , 张俊兰撰写了“凉山纪行”系列报道 , 引起了强烈反响 , 数万读者捐款捐物 。
“我办公桌上的电话开始不停地响起 , 读者来信也纷纷寄往编辑部 , 在我的办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 。 ”至今 , 张俊兰还记得当年的盛况 , 她说 , 年过七旬的老人来了 , 拿出节衣缩食省下的养老金;老师们来了 , 把孩子们自愿捐献的零用钱送给凉山的孩子;贫困区蓟县的农民代表来了 , 送上一个很大的纸包 , 里面是几角、几元、十几元、几十元聚在一起的捐款 , 分分角角加在一起竟然有五千多元;一个不愿披露姓名的女教师 , 献出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 , 用于资助濒临辍学的凉山贫困生;白手起家的制鞋厂厂长毅然捐献4000双优质雪地鞋……
张俊兰不仅把好心人的心意背到了凉山 , 还为凉山建起了希望小学 , 开办孤儿班、女子班等 , 为山里的孩子募集资助金等 。
文章图片
凉山布拖县父老乡亲的盛情:守候迎接远方的女儿 , 为她穿上彝族的盛装 。
正是在做这项慈善事业的过程中 , 苏正民进入了张俊兰的视野 , 并成为她帮助的众多孩子中的一员 。
张俊兰说 , 苏正民重返校园后学习成绩不断上升 。 有一次 , 她再到凉山时 , 苏正民带着读书笔记去住处找她谈心 。 “我看见他在笔记本上摘抄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 , 就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善良、知进取、有志向的孩子 。 ”
苏正民考上大学后 , 要在北京读一年预科 。 张俊兰买了吃的去北京看望他 , 看到他在北方严寒的天气里衣服单薄 , 张俊兰给他筹到了全套温暖的冬装 , 还把他接到天津家里玩 。
苏正民在论文中提到了张俊兰 , 也感谢了她 , 但并没有告诉她 。 “是一位朋友看到新闻后 , 通过微信转发给我的 。 ”张俊兰说 , 她没想到苏正民会用论文致谢的书面形式感谢她 。 对此 , 她既感到欣慰又很感动 。 “看到他形容 , 我是他人生中的一道光时 , 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 为这些孩子们 , 25年的辛苦付出 , 是值得的 。 ”
他们用行动回报家乡
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据《天津日报》报道 , 25年间 , 受社会各界委托 , 张俊兰在凉山建设了三所希望小学 , 在七所院校设立奖、助学金 , 与爱国慈善家共同努力创建了60多个孤儿班、女子班 , 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凉山贫困学生和孤儿 。
张俊兰资助过的孩子一个个长大 , 有的完成了义务教育 , 有的考上了中专、中师 , 有的考上了大学 , 有的念完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
文章图片
2006年 , 张俊兰在凉山乡村工作 , 给孩子们赠送水果 。
张俊兰施过的援手、走过的路 , 正在被受助于她的孩子接续 。
拉克子黑大学毕业后 , 回到凉山 , 在《凉山日报》当采访人员 , 不仅书写了大量凉山扶贫报道 , 还曾主动申请前往脱贫攻坚一线 , 帮助大山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振兴乡村 。
2017年 , 凭借努力 , 苏正民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 , 走出了大山 。 今年 , 苏正民被学校保送研究生 , 他决定回到家乡支教一年再继续学业 。 他在论文致谢的结尾写道:“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 , 带着知识回到大山 , 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 , 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 , 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报党和国家、社会好心人士以及你们对我和家人多年来无私的关心与帮助 。 ”今年7月 , 苏正民就将回到凉山支教和继续他发起的慈善项目凉山阿依助学计划 , 去帮助像他当年一样处于困境的“阿依”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
今年5月 , 张俊兰正式退休了 , 而她当年播下的爱的种子 , 正生长成一棵棵可为他人遮风挡雨的树苗 。 爱 , 正在延续 。
对此 , 张俊兰很骄傲 , “曾经帮助过的学生 , 一个个都用行动回报家乡 , 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 , 欢迎向我们报料 , 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 , 报料QQ:3386405712】
- 条纹吊带裙清新又迷人,夏天试试这样的穿搭,很容易就能彰显自己的个性美
- 60岁的周星驰,手里还有多少存货
- 老友记的瑞秋真会穿!碎花吊带裙穿出洋气时髦,皮特后悔了吗?
- 凯特王妃高调出席活动!穿1万的西装变身霸总,把威廉都衬成保镖
- 肖恩被陈萍萍折磨了十多年,他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 宋祖儿和Baby“撞衫”,两人气质相差甚远,嘴小还是有好处的
- 顾千帆眼神拉丝,沈如琢眼神油腻,都怎么做到的
- 章子怡海滩照曝光,当镜头照到全身后,看到无修饰的腿,太真实了
- 湖南卫视粉丝评“收视福星”:杨幂、赵丽颖、陈乔恩是他们的最爱
- 大S具俊晔婚纱照曝光!网友嘲讽:光鲜亮丽的大S和她的光头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