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在仙女镇文化活动中心 , 有一批“老古董”引发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20多部老式电影放映设备 。 采访人员邀请曾任单位负责人的汪林 , 讲述这些老式放映机背后的流金岁月 。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文章图片
手摇式倒片机、胶片放映机、幻灯座机……走进陈列室 , 一台台承载着历史积淀的老式电影放映机映入眼帘 , 墙壁上各类手写的放映人员岗位责任制展示牌、架子上的老式胶片 , 组成了一个时光隧道 , 将参观者带回那个看露天电影的年代 。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文章图片
那时候 , 农村人精神生活相对单一 , 看一场电影 , 哪怕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夜看一场露天电影 , 实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 老物件保留到现在 , 件件都是宝 。 “这台‘长江’牌放映机产自南京电影机械厂 , 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 ”汪林向采访人员一一介绍陈列室的电影放映设备 。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文章图片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从60年代至今 , 农村电影承载着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 60年代初 , 江苏省一个县仅有一个放映队 , 一个公社一年也放不了几场电影 。 农村群众只要知道本地哪个大队放广场电影 , 就会扛着板凳前往观看 。 由于当时信息不准确 , “英雄跑白腿”是常有的事 。 为了租到放映的电影胶片 , 放映员必须坐班车到县城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挑选 。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文章图片
陈列柜上 , 一盘盘带有记号的笨重胶卷盘引起采访人员的注意 。 “那时 , 放映员的大帆布包总是鼓鼓囊囊的 , 放映一部电影通常要用这样的两到四卷胶片 。 ”汪林回忆道 , 以前去村里放胶片电影要带三四百斤重的设备 , 包括放映机、功放机、音箱、发电机、油箱、电缆等等 , 一部100分钟的电影通常要换好几盘胶片 , 放映时必须有人值守更换 , 并注意散热 。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文章图片
到了70年代初 , 各公社有了一个电影队 , 农村放映次数有所增加 , 电影设备得到改善 , 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 汪林介绍 , 70年代至80年代 , 各公社(乡、镇)电影队都配备了16毫米的幻灯座机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陈列室内的一款由江苏省电影机械厂生产的“金钟”牌16毫米放映座机 。 “机器虽然看起来还是很笨重 , 但放映流程缩减、技术得到更新 , 这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 ”
@江都人,你可知道几十年前怎样“放电影”吗?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从汪林的介绍中得知 , 农村电影放映设备陈列室所在位置 , 正是原来江都仙女镇文化馆电影院的放映室 。 “直到80年代初 , 大多数乡(镇)建起了影剧院 , 放映设备和放映环境都有了改善 。 ”汪林回忆 , 为了尽可能让群众更方便看电影、看到更多电影 , 80年代至90年代 , 文化部门坚持“两条腿”走路 , 一方面加快各乡(镇)影剧院的建设 , 将提包机改为16毫米座机后 , 又提升为35毫米座机;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农村流动放映队建设 。
现如今 , 对于很多人来说 , 蝉鸣阵阵 , 繁星满天 , 众多飞虫绕着镜头打圈儿 , 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瓜子 , 一边看电影一边笑的儿时观影记忆仍历历在目 。 “为了留住那段难忘又美好的记忆 , 我们把这些电影放映设备的老物件进行了梳理 , 并展示给市民观赏 。 ”仙女镇文化站站长周慧慧表示 , 电影文化遗产向观众展示的不仅是情怀 , 更是岁月变迁的生动故事 , 希望通过建立农村电影放映设备陈列室 , 让更多的人为传承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郭彩霞周慧慧陈源浩融媒采访人员顾秋成
【来源:江都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