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热映:科学家和电影人,能擦出什么喜剧火花?
【来源:北京科协】
文章图片
“哎!都聋了?都听不见我说话?还落下一个人呢!”
正在热映的电影《独行月球》中 , 宇航员独孤月(沈腾饰)在看到队友们开始撤离月球基地时 , 立即跳上一台月球车 , 一边在月表一路狂飙奔向飞船发射站 , 一边面对着无线电大声吼道 。
文章图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影片里那辆能“漂移”的月球车 , 是以我国的“玉兔”月球车为蓝本 , 并参考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月球车的轮毂、底盘、驱动力和续航能力等方面真实可靠的数据 。 主创团队根据这些知识展开艺术创作 , 想象一辆“2050年的月球车”该是什么模样 , 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科技感十足 , 又“很真实”的视觉效果 。
这些“亦真亦幻”的设计离不开影片幕后的一群真实的科学家们 。 细心的观众在影片结尾出现的演职员名单里 , 会注意到科幻影视剧组的一个“全新工种”:科学顾问 。
正是在主创团队和科学顾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 《独行月球》呈现出与以往“开心麻花”作品不同的气质 , 首次将喜剧装进了一个架空的科幻世界——月球基地、飞船、空间站、月球车……充满科技感的元素 , 搭配上喜剧的内核 , 给观众们奉献了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 。
文章图片
影片最后出现了5位科学顾问 , 以及其他提供科学、科幻支持的专业个人和组织(供图:王姝)
文章图片
本文采访专家:
林育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 北京市科协“十大”代表
王姝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周武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二级专务、研究员
李然天文学博士 , 研究员
活跃在银幕后的科学家身影
文章图片
谈起科幻 , 人们总是联想到影视作品中一些充满未来感的宏大场面 。 但科幻电影所营造的世界不能只是凭空杜撰的空中楼阁 , 也要经得起一定程度的“科学推敲” 。 随着科幻电影制作的逐步专业化、精细化 , 一些剧组请来了科学顾问 , 让科研工作者共同参与到“造梦”过程中 。
当科学和艺术碰撞在一起 , 发生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 。 例如 , 为了给影片中月球车的设计提供专业支撑 , 科学顾问林育智还专门对接了我国嫦娥探月项目的设计团队 。
文章图片
反过来 , 电影人天马行空的设想 , 某种程度上也给了现实中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启迪或目标 , 最终推动科技的发展 。 影片科学顾问、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感慨 , “在片子终审时我跟张导演说 , ‘这个月球车开得太快了 , 目前可能做不到’……但影片也会给我们的科学家一种启发 , 或许以后他们就会研制出这样一辆跑得飞快的月球车 。 ”
在我国的科幻影视圈里 , “科学顾问”完全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概念 。 2020年 , 由国家电影局联合中国科协发布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 , 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 , 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科学顾问服务 。 ”这是“科学顾问”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里 。
而早在文件发布的前几年 , 林育智就已经开始为此事奔忙了 。 他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 也是《独行月球》的科学顾问之一 。 2017年中国科协发起“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后 , 林育智亲眼见证了“科学顾问”从一个纸面上的概念变成了现实 , 并逐渐参与到科幻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中 , 成为制作团队真正的一分子 。
文章图片
不只是审片:顾问全程参与影片制作
文章图片
“科幻电影的科学顾问和其他主创人员一样 , 都是围绕着电影的剧情、画面和声音 , 帮助剧组将一个核心创意 , 变成屏幕上打动人心的作品 。 ”林育智指出 。
科学顾问不仅要对电影故事情节、画面内容中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提供专业建议 , 还要为包括剧本、演员、场景、道具、台词等相关要素 , 乃至电影整个世界观的设定提供参考意见 。 “总体而言 , 科学顾问会贯穿整个电影项目的生命周期 。 ”林育智强调 。
因此 , 科学顾问也要进行分工 , 电影创造的不同阶段 , 需要不同的科学专业人士来承担相应的任务 。 以《独行月球》为例:在电影初创阶段 , 主创团队产生核心想法后 , 就前往科研机构、实验室去实地接触科学家 , 验证这些点子是否可行;到了电影前期开发阶段 , 科学顾问则要尽量帮助完善电影的世界观构架、解答相应的科学问题 , 完善角色与场景的科学背景等;而在电影的宣发与播映阶段 , 还会有其他科学家承担一定的科普宣传工作 。
对于《独行月球》的幕后科学顾问工作 , 周武依然记忆犹新 。 早在两年前的剧本创作阶段 , 她就受剧组邀请为剧本提供专业参考意见 。 后来 , 她还参与了影片的前期审阅工作 。
文章图片
“那时影片刚刚完成棚拍 , 成品中的那个袋鼠还没有进行特效制作 , 还是演员穿着绿衣服在表演 , 很多背景也还没有完工 。 ”周武回忆 , “我们和制作团队、剧本团队建立了一个小微信群 , 导演想到什么问题 , 或者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效果 , 就随时在群里发问 。 我们这个群里的专家覆盖了各专业领域 , 起到了类似答疑者的作用 。 ”
天文学博士李然(影片中署名“狐狸先生”) , 参与影片的科学顾问工作则相对较晚 。 “我参与进来的时候 , 电影的主要素材都已经拍完了 。 我主要是与主创团队针对已拍完的素材进行研讨 , 找出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 。 针对某些情节设定(已经)出现的问题 , 我们要找出一个现实科学世界中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 ”
文章图片
由于影片的环境设定在月球 , 天文学出身的李然 , 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 为剧组提供关于月球的专业知识和材料 。 有时 , 他也给主创团队提供一些专业的天文设施使用 。 “但更多时候 , 我是以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的眼光 , 去审视影片中有没有问题 。 ”他说 。
合格的科学顾问:“帮忙 , 不添乱”
文章图片
《独行月球》影片结尾的演职员表中 , 共出现了5名科学顾问的名字 。 但实际上 , 参与到影片创作中的科学工作者 , 不仅仅局限在这5人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还有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不少“无名英雄”科研团队 , 在为整个影片的制作添砖加瓦 。
出现在名单中的这5位专家 , 除了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外 , 还要担负起牵线搭桥的工作 , 利用自己在科学界的广泛人脉 , 在更细分的专业领域挖掘更多科学工作者参与进来 。
“科学顾问”这项工作看似简单 , 一开始却存在着不小的障碍 。 影视和科学工作者之间 , 仿佛存在着一面无形的“次元壁” 。
文章图片
“越是成功的电影创作团队 , 越有自己的艺术坚持;而越是成功的科研人员 , 科学坚持同样也就越强 。 ”林育智解释 , “他们在各自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 如何让这两群人尊重、理解对方 , 共同服务于同一目标 , 这才是最难的 。 ”
科学顾问王姝也有同感:“在跟电影从业者接触期间 , 我发现他们常常有一种担忧——他们担心科学工作者会因为不了解艺术创作的特点 , 对一些科学细节过于计较 , 导致艺术创作的空间受到压缩 。 ”
王姝认为 , 科学顾问要尊重艺术家的自由创作 , 在这个基础上满足作品对科学专业性的诉求 , 把影视中需要填补的科学空白 , 交给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专业人士去处理 。 她用一句话精准总结了科学顾问应有的态度:“帮忙 , 不添乱 。 ”
文章图片
《独行月球》作为一部喜剧片 , 其创作基调应该是“脑洞大开”的 , 但影片同时又要融入严谨求实的科学元素 , 这种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 令人欣慰的是 , 横亘在两个看似水火不容的群体间的“次元壁” , 并没有那么牢不可破 。
总导演张吃鱼曾说 , 喜剧界有一句话叫“越真越喜” , 就是在细节上做到尽可能的真实 , 其实能放大电影的喜剧效果 。 这句话给了科学顾问团队很大的启发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科学是严谨的 , 喜剧是荒诞的 , 二者有着云泥之别 。 但真正落到实践层面 , 它们是可以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
文章图片
在合作过程中 , 科学顾问和影视团队也逐渐增加了对彼此工作的理解和欣赏 。 周武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们一起工作了2年多 。 通过这个磨合的过程 , 我们或多或少对剧组产生了一些影响 。 在一些场景和音效的设计 , 人物的刻画 , 甚至口令的设计等方面 , 我感觉张导演对我们科学顾问是非常尊重的 , 这个真的很难得 。 ”
“认真”不是科学家的专利 , 科学顾问们也能领略到影视创作团队的专业精神 。 “片中袋鼠‘刚子’的扮演者郝瀚 , 专门把家搬到了野生动物园附近 , 硬是花了4个月 , 实地观察和模仿袋鼠 。 ”林育智说 , “而演员们面对空无一物的绿幕时 , 那种‘溢出’的表现力真的让我头皮发麻!”
文章图片
“观众挑bug”开启科普新思路
文章图片
《独行月球》的定位是一部科幻喜剧 , 观众们最津津乐道的除了影片的“含腾量”之外 , 还有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Bug” 。 在影片上映不久 , 有不少观众就对影片中出现的各种科学细节进行了探讨——
“在月球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线吗?”
“宇航员在月面行走不是会跳得很高吗?”
“地月之间的通信不应该是双向的吗?”
从科学的角度给电影“挑错” , 也是作为科幻观众的乐趣之一 。 当年好莱坞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热映时 , 有不少网友去电影院“二刷”甚至“三刷” , 就是为了找出影片细节处的一些科学漏洞 。
文章图片
对于观众们积极踊跃“找茬”的现象 , 《独行月球》的科学顾问们其实一直以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来看待 。 “我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 , 就有越多的人会认真找出里面的‘科学Bug’ 。 从《2001太空漫游》到《侏罗纪世界》 , 再到《星际穿越》和《火星救援》 , 找Bug似乎成了一种传统 。 ”林育智总结道 。 “人们愿意花时间去想、去查、去了解 , 说明电影的内容的确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 ”王姝说 。
众所周知 , 科学研究必须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 , 但在影视创作的环境中 , 有时为服务剧情的需要 , 也需要一定的“灵活处理” , 这时科学顾问就要设法弥合科学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差别 。
文章图片
周武举例道:“在现实世界里 , 地球上的人们能够看到、听到月球上宇航员的活动 , 宇航员也能接收到地球的信息 。 但这就与剧情的需要冲突了 。 剧情中设定的地月通信是单向的 。 ”对此 , 科学顾问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月球上设置一些明显的技术故障 , 来形成只能单向通信的局面 , 推动剧情继续向前发展 。
李然则认为 , 科幻电影的真实感 , 来源于故事的讲述方式和对于细节的构建 。 只要影片中这些层面能够逻辑自洽 , 或者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相符 , 那相对而言就是“比较科学”的 。
其实 , 影迷们乐此不疲地收集bug并展开讨论 , 无意间也为大众科普工作打开了一扇意义深远的大门 。 林育智指出 , 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就像在“造梦” , 可以帮助人们将好奇心与想象力从繁冗的“日常”中解放出来 , 点燃公众对于科技的兴趣与激情 。
文章图片
“当一个观众拿起放大镜认真去看那些科学bug的时候 , 他其实已经在科学探索的路上了 。 ”他说 。 “比如当年《流浪地球》热映时 , 很多人都会去搜索‘洛希极限’这一概念 。 电影对‘洛希极限’的表现并不准确 , 反而激发了人们了解它的热情 。 ”
“不闻不若闻之 , 闻之不若见之 , 见之不若知之 , 知之不若行之 。 ”王姝借古代思想家荀子的名言来解释科幻电影的启发作用 。 “我看了一部科幻电影 , 发现了此前不知道的科学概念 , 就去查阅;发现其中可能不对的地方 , 就去思考 , 甚至尝试将其解释得更通 。 这就是‘见之、知之、行之’的过程 。 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说 , 我是非常乐见其成的 。 ”
国产科幻电影未来可期
文章图片
与好莱坞在科幻领域的多年深耕相比 , 中国科幻电影起步较晚 。 虽然有《流浪地球》这样的珠玉在前 , 也有《独行月球》这样的接力者 , 但总体来说还是很有进步空间的 。 好莱坞在科幻影视制作领域的一些经验 , 是值得我国电影人和制作团队思考和借鉴的 。
文章图片
好莱坞与科学界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 。 上个世纪60年代 , NASA就专门成立了公共事务部 , 专门对接好莱坞制作团队 。 他们甚至免费开放航天发射中心给导演们使用 , 就连NASA的航天工程师都可以免费出现在电影镜头里“友情客串” 。 其实 , NASA之所以“大开方便之门” , 核心诉求就是保证该机构在影视作品镜头里的正面公共形象 。
到了2008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更是发起了“科学与娱乐交融项目组” , 主要任务是向好莱坞输送各领域的科学家 。 该组织成立至今已经为数千部科幻影视剧提供科学顾问 。 如此规模庞大的专家库 , 让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智囊”进一步得到扩展 。
好莱坞模式有值得思考与借鉴之处 , 但不代表我们要全盘照抄 。 “我们的工业化程度、我们的本土文化与美国都是不一样的 , 因此需要摸索出符合我们中国自己科幻电影产业现状的一套体系来 。 ”林育智强调 。
“中国已经步入太空时代 , 我们的空间站、探月计划以及火星探测计划 , 还有未来的深空探测计划 , 都在为我国的科幻创作提供着丰富的素材 。 ”周武对采访人员说 , “同时期 , 我国科幻电影工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提升 。 通过《独行月球》这几天的票房成绩也能看出 , 我们科幻电影的市场是很繁荣的 。 ”
文章图片
知名科幻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说:“科幻电影人不掀起浪潮 , 只能踏浪前行 。 ”在科幻电影创作中设立科学顾问一职 , 正是乘着时代浪潮的一项大胆实验 。
“《独行月球》只是我们众多实验项目中的一个 。 接下来 , 大家会陆续看到我们这几年参与的各种科幻影视作品 。 ”林育智给了采访人员一点“剧透” 。 “这些项目也都会有科学顾问参与 。 我希望这种改变 , 能够真正为中国的影视行业提质赋能 。 ”
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制作
文字统筹:丁林、刘倩
采访人员:段然
【《独行月球》热映:科学家和电影人,能擦出什么喜剧火花?】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以为是雷作却爆刷好评?93%新鲜度《铁血战士:猎物》
- 《少年派2》大结局:钱三一幸福,江天昊意外,2人隐藏身份曝光
- “年轻观众有新需求,8年老IP要突破”,总导演回应《花少4》争议
-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杀青 谭松韵、聂远演绎“新农人”
- 《霸道总裁的新宠妃》成都开机 微短剧探索“小成本撬开大收益”
- 《独行月球》为何能成功,看李成儒的淤青、黄品沅的消瘦,就知道答案了
- 《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定档8月19日
- 看完《少年派2》我空虚了,大结局看似圆满,却有4个大坑未填
- 《少年派2》收官,好家伙,这是我今年所看,最离谱的大结局
- 《遇见你》全国路演收官 八年爱情长跑扎心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