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本文转自:中安在线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院士名片
陈学东 , 1964年8月生于安徽省铜陵市(籍贯福建福州)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科协副主席 , 安徽省科协副主席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长期从事特种设备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 , 在极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大型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风险评价与控制、苛刻环境压力容器安全评价与诊断、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氢能储运装备开发与性能测试评价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 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 , 发表论文300余篇 。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陈学东院士在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观察焊接接头高温变形原位测试试验结果 。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容器是一种包含化学介质、承受一定压力的壳体 ,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举例说 , 从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罐 , 到航空火箭燃料箱、深海探测器 , 特别是石油、化工领域各种反应器、塔器、存储器 , 都属于压力容器 。
由于有限的空间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 压力容器制造、管理不到位 , 就容易发生爆炸 , 从而引发中毒、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 。 多年前 , 我国80%以上压力容器依赖于进口 , 万台设备年事故率曾高达4.0 , 即1万台压力容器在一年中有4台发生事故 ,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如何拧紧压力容器的安全阀 , 把压力牢牢地控制起来?面对这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 科技工作者肩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1986年 , 陈学东大学毕业进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前身——原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 从此便开始与压力角力 , 一直从事压力容器和管道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
在陈学东看来 , 解决压力容器难题的关键突破口 , 一是先天的制造质量 , 二是后天的维护水平 。 “我国专门设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 并专门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 , 规范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安全管理 。 我们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既要为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提供标准规范 , 又要开展各种维护、检验、评价技术的研究 , 确保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到预定寿命 。 ”陈学东说 。
本世纪初以来 , 随着现代工艺不断进步 , 压力容器需要承受高温、深冷、复杂介质腐蚀等极端服役条件 , 并向超大直径、超大壁厚、超大容积等极端尺度方向发展 。 极端条件下的重要压力容器 , 关乎大型煤化工、液化天然气集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 ,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是我们的核心任务!”陈学东说 。 他和研究团队迎难而上 , 历时数年 , 成功解决了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难题 , 实现了百万吨乙烯工程大型低温球罐、液化天然气集输工程大型深冷液化天然气储罐等重要压力容器的首台套国产化研制 。 2014年 ,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现在 , 我国重要的压力容器基本上不再依赖进口 ,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台设备年事故率降到0.08 , 达到世界最好水平 。 ”陈学东说 , 在压力容器事故发生时 , 只要有需求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能够6个小时到达华东地区任何地方 , 24小时到达全国任何地方 。 “我们全天候待命 ,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 协助处理事故 , 调查事故原因 , 从而减少事故损失 , 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 ”
我国提出 , 到2025年 , 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 作为科技工作者 , 陈学东既充满信心 , 也感到“压力山大” 。 “未来 , 压力容器将向高端、绿色、智能、安全的方向发展 。 我们要系统梳理当前高端制造业存在的短板、弱项 , 不断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 努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 ”陈学东坚定地说 。
采访人员徐国康张理想杨竹摄影报道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陈学东院士在扫描电镜实验室指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乙烯裂解炉管渗碳机理研究 。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陈学东院士在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查看高压气瓶爆破断口 。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陈学东院士在材料理化实验室指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承压设备失效分析工作 。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陈学东院士在氢能实验室与青年工程师进行高压储氢容器氢循环疲劳性能测试技术交流 。
陈学东:拧紧压力容器“安全阀”
文章图片
发挥“传帮带”作用 , 陈学东院士时刻关心青年科研人员课题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