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处暑还要几天,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办喜酒好吗?( 二 )


我个人认为 , 要对上这个下联光从文学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 , 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天文知识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 这是个科学测定的数字 。我们的祖先古天文学家“伏羲” , 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 , 就用土圭影子的变化测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5天 , 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时间十分吻合 。伏羲还以圭杆影子的长短点 , 定出了四节 , 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为后来的完整历法奠定了基础 。到“夏朝” , 历法已初步完整化 , 所以阴历又有夏历之称 。民间谚语说的“四节八夏”亦从夏兴起 , 原来“八夏”就是“八风” , 是指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风向的变化 , 在“四节”的基础上 , 再加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每个节(季)会有不同方向的风 , 就是八风 。地球除绕太阳公转外 , 还要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 自转一周是24小时 。人们在地球上还发现月亮有规律的运转 , 月亮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 , 它背着阳光的黑面正对着我们 , 于是我们就看不到它了 , 这叫做“朔”;再过十四五天 , 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 , 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又对着我们 , 这叫做“望” 。它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 , 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 。历法上的月是整日数 , 叫历月 , 以此和朔望月而区别 。
前面已说过 ,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 而月亮有12个朔望月就算一年 。事实上一个朔望月才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 , 12个月等于354天或353天 , 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少了11个整日还多 。这样 , 不需三年 , 就必须以13个月计算作为一年 。多出一个月叫“闰月” , 闰月的年头天数是384天或383天 。我们的祖先 , 以19年安排7个闰月的手段 , 就和阳历的天数接近吻合了 , 但依然有两个小时的误差 , 这就是“今年的皇历明天不能再翻”的结论 , 因为无论如何用什么办法 , 也不可能将它搞的一点误差都没有 , 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现象 。农历的闰月 , 究竟是怎么安排的呢?这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处理 。西汉初期之前 , 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 , 即“九月” , 这个闰九月叫后九月 。随着历法的逐渐精密 , 闰月的安置也有了新的规定 , 就是把闰月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 , 直到今天 , 这种方法还在应用 。说到这里 , 又出来令人费解的词 , 九月怎么成了一年的末尾呢?这还需要从节气说起 。原来上面提到过的古圣贤“伏羲”就曾以太阳照到南回归线的尽头而向北移动的那一刻开始定为“冬至节” 。从这天起 , 开始阳气回升 , 天交一九 。严寒的冬天带来的诸多不便就要得到缓解了 , 所以民间谚语有“一九一阳升 , 九九过了冬”的说法 。既然是冬至节以后阳气回升 , 人们的喜悦心情从此兴奋起来 , 就干脆以冬至节为“春节” , 新的一年开始 ,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就开始了 。因为冬至节肯定要在阴历的十一月 , 远古就把十一月定为“子月” , 冬至在子月 , 交子交子就是交十一月 , 故以吃饺子为庆祝 。现在则把“交子月”演变为“交子时” , 从而演变为春节除夕夜吃饺子 , 同时人们还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
古人是这样安排十二地支与月份关系的:子
丑寅
卯辰
巳午
未申
酉戌
亥11月
12月1月
2月3月
4月5月
6月7月
8月9月
10月如此说来 , 子月是第一位 , “戌、亥”月为九、十月 , 就是年尾了 。于是把子月定为“开天月” , 到周文王时 , 他也是一位古天文学家 , 他认为子月虽说开始交一九 , 阳气回升 , 但天则是大冷的开始 , 于是文王将过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 , 即“丑月” , 这时候的南方已有开化迹象出现了 , 所以将“丑月”叫做“劈地月” 。到汉武帝时 , 他认为丑月仍是十分寒冷时期 , 又将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 , 即“寅月”初一为春节 , 这时一般来说 , 天已交六九了 , 这就是“春打六九头”的来历 。这时 , 大地回春 , 万物复苏 , 至今我们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的吉庆日 。过了元宵节 , 人们就要开始下地劳动耕做了 , 所以把“寅月”叫做“生人月” , 正月建寅开始了 。原来我们现在过的春节 , 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改变 。难怪有:天开于“子”、地劈于“丑”、人生予“寅”之论 , 这才是“三阳开泰”的真正来历 。所谓“三阳开泰”原来是春节改变三次的产物 , 如以子月为春节 , 那上面所说的九、十月为年末 , 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