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处暑还要几天,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办喜酒好吗?( 三 )


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样安排的呢?上面曾说过古人把闰月放在年尾 , 之后随着科学的发展 , 安排闰月亦合理起来 。原来阴历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 , 正确的说是每个月一个“节气”一个“中气” 。下面以1968年为例说明:雨水正月二十一春分二月二十二谷雨三月二十三小满四月二十五
夏至五月二十六大暑六月二十八处暑七月三十白露闰七月十五秋分八月初三这里的闰七月中 , 只有一个白露节 , 就是没有中气 , 按19年七闰法没有中气的月置闰就科学化了 。
从1949年起到2020年共91年农历闰月分配情况如下:1949年闰七月
1974年闰四月1998年闰五月
1952年闰五月1976年闰八月
2001年闰四月1955年闰三月
1979年闰六月2004年闰二月
1957年闰八月1982年闰四月
2006年闰七月1960年闰六月
1984年闰十月2009年闰五月
1963年闰四月1987年闰六月
2012年闰四月1966年闰三月
1990年闰九月2014年闰九月
1968年闰七月1993年闰三月
2017年闰六月1971年闰五月
1995年闰八月2020年闰四月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 , 闰四、五、六月的年头特别多 , 闰九、十月的年头就少见了 , 闰十一、十二、正月的机会没有 。原来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 , 并不都是一样的 。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楕圆的 , 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 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 , 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 。地球在远日点附近运动的快 , 两个中气间隔时间长 , 最长的一月可达31.45日 , 故不含中气的机会多 , 闰月就多 。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的快 , 两个中气间隔时间短 , 闰朋的机会就要少 , 直至没有 。二十四节气 , 实际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一反映 , 与月亮的运动没什么关系 , 太阳每年在公历三月二十一日通过春分点 , 在黄经带上为“零”度 , 后沿黄经道运行 , 黄经日逐渐增加 , 一个回归年就是绕黄经道一圈 。二十四节气就是将这一黄经圈分为二十四等分 , 每等分十五度 。太阳光通过每等分的时间相等 。所以以公历安排二十四节气变化不大 。有两句口诀:“上半年六和二十一、下半年八和二十三” 。就是说在公历的上半年 , 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 , 下半年则在每月的八日和二十三日 。由于地球运转的并不十分均匀 , 这些日期可能有一两天的出入 , 所以公历安排节气要方便的多 , 每年都相差无几 , 基本上可以重复使用 。
月份节气
12
34
56
78
910
1112
节气立春
惊蛰清明
立夏芒种
小暑立秋
白露寒露
立冬大雪
小寒中气
雨水春分
谷雨小满
夏至大暑
处暑秋分
霜降小雪
冬至大寒
注:此表是按阴历闰月安排的 , 与公历无关 。综上所述 , 通过学习一系列的浮浅的天文知识 , 才知道原来在阴历的一年里 , 立两个春 , 又闰八月 , 就是保证四季分明 。且“冬至”一定要在“十一月” , 而夏至又必须在“五月” , 不然的话 , 夏至后要穿棉衣了 , 冬至过后反而炎热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 , 文章开始说的上联就好对了 , 是否可以这样对呢?“一年二春双八月 , 人间两度春秋四季三冬子午乡 , 世上重至冬夏”此下联为何用“乡”字和上联的“月”字对仗呢?因为在古经典著作里对冬至和夏至必须在十一月和五月有“二至还乡”之论 , 也就是说 , 十一月和五月分别是冬至和夏至的“家乡” , 它永远都不能“搬家” , 所以 , 以“子午乡”对“双八月”是工整的 。“三冬”是因为历史上将春节改动过三次 , 且都是在冬季施行的 , 当然也是为了对仗 。再就是以地支“子午”做“十一月和五月”的代称 , 并不牵强 , 直到现在历书上还在应用 。“重至冬夏”是说两个“至”:冬至和夏至 。
下联总算是对上了 , 是否贴切 , 尚须专家们、天文学家们及广大爱好者给予点评 , 如侥幸合宜 , 就算让我给蒙对了 。李聚河学对(笔名: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