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乌纱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却成为官位的代称?

民间相传 , 乌纱帽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发明而来的 。 因为赵匡胤起先投奔于后周郭威麾下 , 后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因担心皇位来得“名不正 , 言不顺” , 也害怕其他功臣会效仿自己篡位 , 于是设计出带有一尺多的长帽翅的乌纱帽 。
朝堂之上 , 只要百官大臣一转头 , 或者想交头接耳说悄悄话 , 长长的帽翅便会上下颤抖 , 也能让赵匡胤快速察觉到是谁在窃窃私语 。
然而 , 这部分论调只是民间野史 , 算不得真 。
【爱历史】“乌纱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却成为官位的代称?
文章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并非是乌纱帽的发明者 , 两宋一朝官员头上佩戴的长翅帽 , 的确是赵匡胤突发奇想 。
那么 , 乌纱帽到底是哪个朝代发明出来的?乌纱帽又为何被视作是官位的别称?
其实在春秋时期 , 无论男女都习惯用“丝”或者麻质的“巾” , 用来包头或者是扎头发 。
到了先秦和两汉时期 , 上流贵族间开始流行佩戴帽 , 那个时候的帽更像头巾 。
之所以老祖宗会有佩戴帽子的习惯 , 主要还是在千百年前 , 古人为了抵御严寒 。 习惯从事生产劳动时 , 用纺织品包裹在头上 , 目的还是为了保暖 。
战国中后期 , 官僚集团还有统治阶层的贵族认为 , 佩戴帽子可比作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此时的帽又被称之为“冠”、“冕” , 其功能并非只是简单的遮阳避寒 。
【爱历史】“乌纱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却成为官位的代称?】到了东汉时期 , 更是只有世家大族的人才能佩戴帽子 , 普通百姓只能扎巾 。
东汉《释名》:“二十成人 , 士冠 , 庶人巾
正是从东汉开始 , 古人佩戴帽子的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爱历史】“乌纱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却成为官位的代称?
文章图片
春秋与战国时的帽子更像是头巾 , 直至东汉 , 北方民族不断迁徙南下移居中原 。 经过各种战争洗礼以及文化交融 , 南北文化得到空前交流与发展 , 也让当时人们的服饰样式 , 发生很大的变化 。
汉代 , 上流贵族佩戴的帽 , 大多是以乌纱制成 。 佩戴时 , 将黑色头巾从前向后 , 沿着额头先包裹住一圈 , 接着往后盘起来裹住头发 , 在后脑勺的位置进行固定 。 这就是东汉 , 包括春秋战国人们佩戴帽子的方法和样式 。
东汉后期 , 天子百官便带着改良而来的幞头 。 何为幞头?幞头的诞生 , 与北方民族固有的服饰有着密切联系 。
简单来说 , 东汉时期天子百官佩戴的幞头 , 相较于此前的头巾多了四条带子 。 这四条带子从额头延伸至后脑勺 , 最后穿插固定 。
从外形来看 , 百官头顶上很像是打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 , 也让幞头外形从此前的头巾 , 变得更像现代人佩戴的帽子 。
【爱历史】“乌纱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却成为官位的代称?
文章图片
隋唐时期 , 幞头已经成为百官上朝时必备装饰 , 并且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 。
《唐书.舆服制》:“乌纱帽者 , 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 。
《通典》:“隋文帝开皇初 , 尝着乌纱帽 , 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 , 通着入朝 。
赵匡胤发明的长翅帽 , 也是根据唐末五代的幞头进行改良发明 。 此后一直到明朝 , 朱元璋沿用赵匡胤发明的长翅帽 , 让文武百官佩戴 。 到了清朝时期 , 百官佩戴的则是圆顶帽 。
总之 , 乌纱帽起初只是普通平民日常生活用品 , 可以御寒遮阳 。
到了东汉后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 皇帝让百官上朝时戴上黑纱制成的帽子 。 这种帽子的外形很像头巾 , 也就是乌纱帽的雏形 。
【爱历史】“乌纱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却成为官位的代称?
文章图片
五胡十六国时 , 南北文化得到空前的交流和融合 。 建安王刘休仁(南朝宋) , 根据鲜卑族服饰特点 , 发明出一种带有四条黑边的乌纱帽 。
《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 , 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 , 反抽帽裙 , 民间谓之‘司徒状’ , 京邑翕然相尚” 。
这种帽子能包裹住额头与后脑勺 , 不仅外形美观 , 样式也比较好看 。 在这一时期 , 幞头演变成乌纱帽 , 已然成为当时上流贵族的必备品 。
隋唐二朝承袭魏晋南北朝风俗 , 隋文帝统治者更是将乌纱帽 , 视为会见贵宾以及上朝的必备服饰 。
《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九年十一月 , 太宗诏曰:‘自今已后 , 天子服乌纱帽 , 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