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代山西省忻州市山阴县的古建筑

风华绝代山阴城明大同镇的山阴城 , 属分守冀北道所辖的井坪路 , 遗址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古城村 。 明《三云筹俎考》记载∶“山阴 , 古县治 , 永乐三年土筑 , 隆庆六年砖包 。 本城处诸城堡之内 , 亦号次冲 , 兵寡土碱 , 耕植不易 , 嘉靖七年 , 北虏由大石梁入寇 , 十年 , 由镇城西下 , 几为所陷 , 然本城八岭拱卫 , 二河经带 , 形势可据 , 倘以腹里玩易不思备防 , 则度此直窥雁门 , 未易言矣 。 ”这座明朝早期修筑的山阴城在今天衍生出了“古城村” , 为“古城镇”镇治所在 , 位置正好在G55高速公路“山阴”出口边 , 336国道穿境而过 , 山阴火车站也在附近 , 交通便利 , 所以这里商贸物流通达 , 学校、银行、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备 , 人口较为密集 。
在长城沿线 , 通常长时间经济繁荣、人口繁密的地方 , 古代城池的保存状况会较差 , 山阴城便是实例 。 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 , 明山阴城为四边形 , 周长4里137步 , 高4丈 , 在东、西、南三面开城门 , 驻军531人 , 军马58匹 。 如今城门均于近年陆续拆毁 , 城墙尚存一部分遗迹 。 山阴城内曾庙宇众多 , 今有城隍庙规模较大 , 位于古城西北 , 院里墙上有说明始建于五代时期 , 今重建 。 庙后有大段夯土城墙 , 但已经坍塌损毁严重 。 村内随处可见从城墙剥下的城砖 , 还有部分残破的古民居 。 此外山阴城尚存部分南城墙 。
【爱历史】明代山西省忻州市山阴县的古建筑
文章图片
【爱历史】明代山西省忻州市山阴县的古建筑
文章图片
【爱历史】明代山西省忻州市山阴县的古建筑
文章图片
“本城八岭拱卫 , 二河经带”是山阴城所处的地理环境 。 “八岭”指山阴城周围多山 , “二河”指黄水河、桑干河 , 这两条河给山阴县留下了大块的平地 , 虽然土壤多碱“耕植不易” , 但牧业颇具规模 , 今山阴县盛产奶粉 , 乳制品是本地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 所以在山阴随处可见大群的牛羊 , 境内还有几座大型乳品加工工厂 。
【爱历史】明代山西省忻州市山阴县的古建筑
文章图片
山阴城向南是横亘东西的大山 , 山脚附近各峪口依次罗列着明长城的胡峪口、水峪口、白草口、八岔口 , 这4个口驻守把总 , 归广武(分新旧广武2座城)守备管辖 。 而广武与它的邻居雁门关是“平级” , 它们的共同上级是驻守在代州城(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参将 。 这3个层级8座城堡是一个完整的军事单元 , 共同组成了明代山西镇所辖雁平道的东路 。
胡峪口如今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 , 坐落在胡峪沟口的西侧 , 村里有几株繁茂的大树 , 有几处较大的羊圈和牛圈 。 胡峪沟口是个朝北的喇叭状山口 , 河床在此变得开阔 , 河水被分成了几股流出大山 。 河道上也有南北通行的道路 , 伴着哗哗流淌的河水一直向山里延伸 。 在喇叭口最窄的地方 , 河道两侧山根下 , 各修筑1座敌楼 , 可以控制住道路 , 其中一座敌楼的下面就是近在咫尺的河流 。 这些敌楼看得出都曾有过包砖 , 如今只剩下了夯土墩 。 附近山顶还有烽火台 , 山坡上还有部分墙体的遗迹 。 胡峪口堡修筑在沟口东侧的小山顶上 , 堡边有大型采矿工厂 , 四方形的堡墙轮廓清晰完整 , 但多处夯土濒临坍塌 。 堡内的视野更加开阔 , 可以看得到远处峪口的烽火台 。
【爱历史】明代山西省忻州市山阴县的古建筑
文章图片
水峪口位于胡峪口的西侧 , 这两座堡是邻居兼“兄弟”的关系 。 如今水峪口也有同名村庄 , 但水峪口堡与村庄紧傍在一起 。 水峪口堡也是守着一个南北向的山沟峪口 , 沟里同样也有河流、古道 。 堡修筑在沟一侧的高处 , 另一侧山脚高处修有敌楼 , 也有部分长墙 。 堡与河对岸两相呼应 , 形成“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的架势 , 能轻易把握山口里外的各种情况 。 总体来看 , 这一带利用长城防御的方式 , 一方面倚重自然山险 , 另一方面在各隘口、关口、峪口、古道口设置敌楼并修筑堡垒 , 在一些地势平缓的地方修筑长墙 , 加上高处的烽火台传递信息 , 构成了高效及时的军事体系 。
水峪口与胡峪口之间有一个峪口 , 里面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化悲岩寺 , 又名碧岩禅寺、化悲庙 , 俗名羊驮寺 。 传说始建于北魏时期 , 几经沧桑 , 几度重修 , 如今大部分依然是遗址 。 据说凡是民间所信奉的各种各类的庙像 , 这里几乎应有尽有 , 因此当地民间有“人无全人人 , 化悲庙有全神神”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