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怎么治 夏天正是治阳虚的好时候

夏季易伤阳气
夏季在五行属心,心属火 。《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生主要是养阳 。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阳气在外,阴气在内,人体阳气浮盛于肌肤而内脏相对空虚,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 。由于天气原因,人们多偏嗜冰镇寒凉之品、衣不蔽体、长期劳作过度或者熬夜、长期生活在寒湿的空调环境中等,伤及阳气 。因此夏季反而比其他季节更容易耗伤人体的阳气 。
阳虚的影响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对阳气的精确阐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意思是说,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关节筋脉柔韧 。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阳病”,寒性凝滞,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气血通达;
如果长期生活在室温低的环境中,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阳气的温煦、推动、兴奋、防御、固摄等生理功能下降,则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
【阳虚怎么治 夏天正是治阳虚的好时候】因此,阳气不足容易使人精神不振、消沉,容易筋骨关节疼痛僵硬、痛经、月经延后、不育不孕、水肿、畏寒怕冷以及得各种痛症等,也会使生命的河流壅滞、混浊,新陈代谢不畅通,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 。
阳虚的症状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 。很多阳虚的女性,月经前后不能受凉,稍微受凉,就会比别人敏感,出现月经延后或者痛经 。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 。
2.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 。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似煮饭的锅具,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 。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表现为萎靡懒动 。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 。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
不能吃凉东西:阳虚的人不能吃凉东西,一吃凉东西就会拉肚子 。
一得病就是寒症:阳虚者一得病往往就是寒症,比如说同样是感冒,别人感冒时是喉咙疼,流黄鼻涕,吐黄痰,扁桃腺发炎化脓 。阳虚体质的人感冒,就会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痒,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 。
阳气分为先天之阳和后天之阳
阳气分成两部分,一是先天之阳,也就是元阳;二是后天之阳 。
先天之阳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它相当于一个火种,一个能量棒;后天之阳,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 。就像一堆篝火,仅有火种是不够的,还需要木材这堆火才能持续地燃烧 。肾,就是我们的先天火种;脾胃,就是我们的后天木材 。
从这个意义上说,阳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火力不足了,从我们人体的感觉上,就是一个字“冷” 。因此,人体之阳,主要来自于先天之本肾以及后天之本脾胃,当我们说到阳虚之时,通常主要指的是脾和肾之阳虚 。
夏日宜养阳
杨上善《内经·太素顺养篇》:“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
人生活在天地之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阴阳法则的制约,一年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影响着人体内的阴阳变化 。
人要防病延年就必须使人体阴阳的消长运动与自然阴阳的消长变化相适应 。违背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会发生疾病 。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自然界中天地之气相交,阳气旺盛,万物繁荣茂盛 。养生应以养长阳气为主,切勿遏制损伤阳气 。
养阳,就是保养阳气 。比如说夏季养阳,起码要做到不要无谓地耗伤阳气,比如长时间待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晚上在风口睡觉,大量喝冰镇啤酒、冷饮 。进一步的养阳,就可以叫作温阳了,比如说针灸中的针法、灸法,或者是温阳药 。
夏季人体阳气隆盛在外,伏阴在内,且暑多挟湿,脾喜燥恶湿,与胃相表里,则中焦温化寒湿之力不够,易致寒湿中阻 。故应用辛温阳性之品,宣发阳气,温化寒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