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二 )


《三国志》:“城中震惧 , 不知所为” 。 可以想象在公元3世纪的一座落日孤城内 , 举目尽是黑压压一片士气低落的带甲武士 , 再加上东吴军队被击退的探报接踵而至 。 作为主帅的诸葛诞的压力应该到了难以承受之轻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
再后来 , 便是前来增援的东吴将领全端、全怿也开门降了 。 伴随着士气的流逝和局面的失控 。 诸葛诞只好率部突围 。 在攻打南围的血战中 , 魏军“矢石雨下” , 诸葛诞所部“死伤蔽地 , 血流盈堑” , 只得被迫撤回 。
在长时间的围困下 , 魏军最终于258年2月攻破寿春城 。 诸葛诞兵败身死 , 吴兵万人投降 , 城内“器仗山积” 。 事实上和想象中的不同 , 古代作战也并非兵越多越好 。 以合肥之战为例 。 面对孙权10万大军 , 张辽“夜募敢从之士 , 得八百人 。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唯一不足的 , 是没有自刎以谢曹公
“明日大战 , 辽被甲持戟 , 先登陷陈 , 杀数十人 , 斩二将 。 ”从早上杀到中午 , “(孙权)人马皆披靡 , 无敢当者 。 ”受古代通信、指挥影响和人眼睛视力所限 , 越是规模大的军队 , 往往在前军崩溃的情况下 , 后军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 。
等敌人杀到面前 , 又往往望风披靡 。 当然了 , 训练精良的军队自然是“多多益善 。 ”只是像韩信这样的三军统帅 , 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复制的 。 令人感到沮丧的是 , 诸葛诞兵败之日 , 久等的大雨不期而至 , 麾下拒绝投降的数百死士全部被杀 。
那场盖追先帝之殊的曹氏宗族的最后拼斗——轰轰烈烈的淮南三叛 , 也终究是拉下了帷幕 。 以此为标志 , 在控制了皇权与官僚系统之后 , 司马一族又摧毁了曹魏的军事、屯田支柱 , 向“代魏之途”踏上了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