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 大家都会认为在古时候集合“百万大军”“水陆军计83万”是件很普通的事 。 然而 , 中学课本就讲得很清楚 。 高考历史考点:“明末农民战争节选 , 李自成统兵南下湖广 , 每一精兵配置司政、司柴、司器械20多人 。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的83万大军
“精兵5万 , 军数实际超过百万 。 ”什么意思呢?告诉我们 , 那就是“兵”与“军”的概念区分 。 古文中的“兵”才叫做可以作战的带甲士兵 。 而“军”只能说明你隶属军队系统 。 例如 , 前面所说的“百万大军”“水陆军计83万” 。
真正可以作战的其实不过10万、8万 。 剩下的90、70万 , 仅仅是隶属于军队的军屯民、临时拉的青壮年、还有帮忙做饭的妇孺和家属 。 最典型的:就是黄巾军的光宗之败 , 阵亡3万余人 , 投河5万余 , 其中老弱妇孺便占了八成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诸葛亮这么分析也没错
那么三国时候的官军呢 。 按照李自成时期的1:20比例 , 就算是减去一半的保障军户 。 “10万大军”也得需要100万的老百姓在后面推独轮车 。 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讲 , 若要发动一场战争 , 军民比例大致为1:10 。
按《三国志》的说法 , 蜀亡时有士兵10万 , 东吴灭亡23万 。 曹魏鼎盛时 , 约摸有70万大军 。 这大致符合三个国家的总户数 。 以魏灭蜀为例 , 魏军共出动18万军队 , 分三路西征 , 刨开防御东吴和各路驻守部队 , 这已是当时曹魏1国兵力动员的极限 。
然而 , 这还不是三国时期人数最多的战役 。 单论士兵数量 , 首屈一指的是公元257年 , 曹魏平息诸葛诞叛乱之战 。 为反对司马乱政 , 作为曹氏嫡系的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 , 尽起“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 , 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有大军10万 , 自然心里有底气
司马昭这边“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 。 ”加上前来接应诸葛诞军的东吴 , 先派“三万人救之” , 再遣“三万人屯安丰城” 。 又命“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 。 一次战役里 , 作战三方的人数就达到了50余万人 , 而且都是带甲士兵 。
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 拿三国时的名战场——官渡之战为参照 。 占据北方4州的袁绍集团 , 按《三国志》记载 , 投入兵力也不过11万 。 “简兵卒十万 , 骑万匹 。 ”而到了三国后期 , 仅仅是曹魏的一场内战 , 可以投入的士兵就可以达到了50万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其实没这么多
论兵数 , 远远超过了名声在外的官渡、赤壁与夷陵 。 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 尽管天下三分 。 但魏蜀吴三国仍然在所控制的区域内 , 认真地采取的各项措施 , 较好地恢复了生产、发展了人口、稳定了次序 。
就老百姓的生存环境来讲 , 比起汉末的群雄逐鹿自然是好了不少 。 因此 , 抛开史官、演义作者难以避免的政治立场 , 三国政权都是代表着顺应天下大势的一方 。 三国内战 , 也无所谓正义、邪恶与否 。
再不济 , 曹刘孙也要比挖掘皇陵以敛财的董卓、喝蜂蜜水的袁术、士兵食桑葚的袁绍好啊!那么 , 50万带甲士兵聚在一起厮杀是个什么场面呢?通过《三国志》的记录 , 大军也可一窥其貌 。 讲真的 , 诸葛诞的15、6万人也不少了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东吴也派出了7万余人
甚至超过了蜀汉1国的兵力 。 但问题是规划与执行出了毛病 。 战争初期 , 诸葛诞本来是想利用每年的雨季 , 制定“水淹七军”之策聚歼魏军 。 为吸引敌人主力进入平地 , 把整整15万人全部放置在了寿春城内 , 没有布置任何机动兵力 。
因此 , 尽管被司马昭围得水泄不通 , 但外有东吴军队的接应 , 内有坚固的城郭前提下 , 孤城守军仍是心怀乐观的 。 可本该到来的大雨却在257年这一年偏偏就“怂了” , 到了时间 , 无雨可下 。 设定好的剧本便开始向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投入带甲士兵50余万人,远超灭蜀之战
文章图片
本来是想学关羽的
先是前来救援的吴军被“围点打援” , 纷纷败退 。 接着时间拖久了 , 城内缺粮的情况越来越重 。 然后是伴随着士气的流逝 , 有些惶恐的诸葛诞要杀部将蒋班、焦彝 , 吓得2人出城投魏 。 一股压抑的气氛逐渐弥漫了整个寿春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