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纸上谈兵受人诟病,为何是赵括很冤?

长平之战 , 赵括替代廉颇作为赵国的主将 , 最后不仅战死沙场 , 而且随行的40多万将士 , 也有大部分被秦军坑杀 , 只有年龄非常小的240人 , 在白起心肠一软的情况下被放了回去 。
此后赵括纸上谈兵的事情就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责任 , 其实赵国战败早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 即使是廉颇没有被替换下来 , 最终战败也是不可避免 , 而赵括毫无作战经验就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替罪羔羊 。
【爱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纸上谈兵受人诟病,为何是赵括很冤?
文章图片
下面是天马菌的观点 。
强国相争陷入苦战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 这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哪个国家成为主宰天下的命运 。 因为秦国和赵国都是当时列国当中的两大强国 , 胜出的一方将使其他的国家没有以及抗衡的实力 。
所以当时两国的主将都非常的谨慎 , 如果稍微走错一步 , 就有可能会在整场战争中失败 。 廉颇曾经也想要过与秦军作战 , 但秦军实在是太强悍 , 廉颇的数次作战都失利 , 这才不得不选择坚守防御 , 避免一下子迅速战败 。
赵使廉颇将攻秦 , 秦数败赵军 , 赵军固壁不战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爱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纸上谈兵受人诟病,为何是赵括很冤?】这样一下子就是两国陷入了僵局 , 以至于两军对峙了三年 。
【爱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纸上谈兵受人诟病,为何是赵括很冤?
文章图片
拼的是国家实力和制度
这样就陷入了持久战 , 不仅仅拼的是军事实力 , 其实更加拼的是国家的实力和制度 。
赵国之所以可以成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 , 在很大的程度上 , 是因为在赵武灵王时期实行的改革 , 叫做“胡服骑射” , 其实说白了就是“着胡服”和“习骑射” , 采取弧人的长处来弥补中原的短处 。
这样的改革其实比较实用 , 但是一种不彻底的改革 , 因为他这样的改革 , 只不过是在一些民俗和军事方面的改革 , 根本就没有触动原有的制度 , 其实和我们近代所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有几分相像的 。 只不过赵国在实行“胡服骑射”之后 , 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是用来对付胡人 , 而是在列国当中争霸 。
长平之战陷入持久战之后 , 军队就必须要有粮草补充 , 这就考验了这支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 , 但事实上人眼也不是后勤补给能力这么简单 , 他还需要不断的征集兵员 , 而且也要征集粮草 。
这才是赵国的一大难点 , 因为赵国的改革不彻底 , 贵族还保留着比较大的实权 , 国家要想从他们的手中征集粮草的时候 , 就会直接的触动他们的利益 , 同样征集兵员也是这种情况 , 这就表现出在朝堂上国君的决策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 从而使决策的效率大大的降低 。
而秦国就不同 , 经历过商鞅变法之后 , 秦国就像脱胎换骨一样 , 变法已经将贵族的实权大大地削弱 , 同时也不断的强化了君权 , 所以只要国君下一道诏命 , 全国就可以迅速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 , 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
【爱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纸上谈兵受人诟病,为何是赵括很冤?
文章图片
所以长平之战相对的来说 , 秦国是属于远征 , 而赵国就是属于在家门口防御 , 但是秦国后勤的补给效率要远远的高于赵国 , 这就使得赵国打持久战也是撑不下去的 。
既然撑不下去 , 那就必须速战速决 。 而廉颇又没有尝试过与秦军作战 , 赵国都没有讨到便宜 , 这才会坚守不战 , 但是这样坚守不战就给赵国的国君出了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 因为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问题 , 就会直接的压到赵国国君的身上 , 国君所承受的压力就会非常大 , 所以当时的赵孝成王就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失误的情况 , 中了秦国的离间计 。
赵王信秦之间 。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 , 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在这种情况下 , 赵括就被赵王替换成了赵军的主将 。 其实赵国的国内早就已经弥漫了一种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氛围 , 因为实在是无法再支持下去了 , 这也使得赵括被这种氛围带了步骤 , 误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战机 , 实际上是秦军下的诱饵 , 赵括最终就难逃一败 。
【爱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纸上谈兵受人诟病,为何是赵括很冤?
文章图片
结束语
长平之战其实拼的就是国家的实力和制度 , 而赵国的改革并不彻底 , 这就使得赵国国内可以为战争服务的力量是非常有限;而秦国的改革比较彻底 ,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 , 秦国的君权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强化 , 就可以很好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 。 因此 , 就算赵国没有将廉颇替换下来 , 以赵国的实力也难免会落下一个战败的结果 , 只不过是时间拖得长一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