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本来是兴冲冲地赶来游园,希望能够饱览园中的鲜花美景,哪知道却被园中的主人拒之门外,诗人显得很扫兴,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意味了 。
而正当诗人站在柴门之外无所适从,独自彷徨时候,他蓦然抬头,只见围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探出头来,仿佛正在向自己打着招呼 。
这一枝探出墙外的杏花,也把满园里的春光带到了园外,紧闭的柴门和围墙终将关不住它们的风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在此只将彩笔略加一点,而妙境顿然尽出 。
这一枝探出小园的红杏,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到来 。这使得诗人内心的失望之情、所有的不值都一扫而空,他不由得高兴起来 。
只有善于领略自然美的诗人,才可能对大自然有真正的审美解悟力,才能从一枝红杏中得到春色满园的感悟 。
主人担心“屐齿”踏坏了苍苔,破坏了园中的自然美;但他在无意间抬头一望,却见到一枝红杏露出墙头,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思索:既然有这一枝从墙头掏出脑袋的红杏,不就意味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吗?
这两句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仅在于它写春景的意境,还在于它以小见大、景中寓理:虽然是一墙之隔的杏花,虽然是一墙之隔的春色,但杏花和春色在这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这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不住的生命力度 。
尤其在诗歌的最后,情节反转,从低谷飞向高峰,使诗人从失望之中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构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叶绍翁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的原因之一 。
现在我们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诗人此次的游园经历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呢?在诗人看来,在园内可以观赏春色,园外何尝不是一个观赏杏花的很好的立足点呢?眼看一直出墙的红杏,想到园内的满园春色,这本身就是一次很令人舒心和舒服的游历体验了 。
对诗人来说,这次的游园有着令人愉悦的过程,即使进入了花园又能怎么样呢?不管是在园外还是在园内,对诗人来说,都是一次完美的心灵体验,园内和园外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
话说回来,没有进入花园,虽然是一件令人感到失望的事情,但在叶绍翁的笔下,它早已升华为一种特殊的表现理趣和哲理的情感体验了 。
诗人此次游园最大的收获,抑或说是最美的、最具哲理的心灵体验就是:只要淡化此次出游的目的,对出游的过程保持一种享受和品味的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出色瞬间都蕴含着生活的诗意美 。
正是这种淡化目的生活态度,才给诗人带来闲逸之情与悠然之心,也正是这种不管结果如何的超然潇洒的生活审美态度,才真正铸就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
还有一点,叶绍翁的这首小诗,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因为宋诗与唐诗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写景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哲理 。而唐诗绝大多数只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
在叙事、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宋代诗人反观生活,体现哲理,并寄托着诗人的感悟 。宋诗把事、景、情、理四个层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互相影响、互相照应的一个有机整体 。
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是一首七言绝句,但它不同于一般的七言绝句,一般的七绝诗主要以抒情为主,而是这首诗却是以叙事为主 。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叙事,而是通过写景来完成叙事,并且做到了景中抒情,景中含情 。
尤其在最后两句中,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诗人又把写景升华到哲理的高度,景中寓理:这两句诗更是被人们赋予了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因而也成为传唱不衰的千古名句 。
可以说,这首诗把叙事、写景、抒情、说理四种表现方法融合在一起,把说理建立在叙事、写景、抒情的基础之上,做到了事、景、情、理的统一 。
从诗意来看,叶绍翁虽然写的是早春杏花开放的时节,但诗人写春意,并不着意于铺张、渲染,而是通过特定场景的选择与特定情景的再现 。诗人以凝结的笔法突出他与花园的一墙之隔的距离,并再现了诗人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变化 。
诗歌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全部,给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而且人物微妙的心理,细微的动作,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使全诗画面浓淡适宜,清新明快 。
这既是一首记游的诗歌,有形象思维,有叙事过程;这又是一首歌颂美好景物、具有哲理情趣的写景诗,有抽象思维,它既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又能促使人们深刻地思索,还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 。
- 查看cpu温度的软件和方法
- 人至察则无徒,人至察则无徒察的意思
- 山清水秀的意思,
- 真的好想你歌词,真的好想你歌词全部
-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 蜻蜓的蜻组词,蜻蜓的蜻组词两个字
- 【爱历史】广东和福建,如今的沿海发达地区,明代为何没有藩王愿意去?
- 【游戏世界】闪耀暖暖:主题“穿越文明走廊”搭配思路,这次是百花齐放的格局
- 【游戏世界】炉石传说:标准的马王,恶魔自残术,低费就能超展开
- 去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