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若光绪皇帝一直讨好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事实上慈禧她并不反对变革 。
辛酉政变后 , 慈禧就重用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 推行洋务运动 ,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
可以这么说 , 洋务运动时 , 若没有慈禧的点头 , 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 ,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不可能成立 , 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等计划也不可能实行 。 正是因慈禧支持变革 , 这才有了洋务运动 。
慈禧反对百日维新 , 不是反对光绪变革 , 而是反对光绪的变革触碰到她和那些拥护她的顽固派的核心利益 。
【历史故事】若光绪皇帝一直讨好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文章图片
光绪实施的百日维新 , 若能够实施 , 于国于民皆大为有利 , 精减机构、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断发易服等等 , 这些新政 , 对国家 , 对人民来说 , 确是好事 。 然而 , 清朝的天下却不是百姓做主的 , 乃是满清权贵 , 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断发易服 , 这些政策如若实施 , 这就等于是在挖满清的祖坟 , 就等于是在剥夺满清权贵手中的权力 。
慈禧 , 身为这清朝天下最大的既得利者 , 她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光绪破坏祖宗的基业 , 损害自己的利益呢?
她不反对变革 , 但是她反对变革损害到她这些既得利者的利益 。 洋务运动之所以能够推行 , 慈禧也支持其推行 ,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场所谓的自强运动 , 它没有触及到清朝既得利者的核心利益 , 无论是建新式陆海军 , 还是送幼童留学 , 都没有触碰到慈禧的核心利益 , 陆海军是清朝在掌控 , 幼童留学归来是为清廷效力 , 因此这些都是有利于她和清朝的 , 慈禧岂会反对呢?
【历史故事】若光绪皇帝一直讨好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文章图片
洋务运动虽是一场自强运动 , 但说归到底 , 它不是中国自强 , 而是清朝自强 。 所推行的一切新政 , 只是在为摇摇欲坠的清朝强行续命而已 , 并非是为了强大中国 。
正是这本质上的区别 , 最终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
当然 , 百日维新的失败 , 其实不是败在慈禧手中 , 而是败在了光绪自己的手中 。
光绪未变法前 , 满朝文武除了死忠于慈禧的顽固派 , 其他大臣包括李鸿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都是支持光绪亲政的 , 可以说光绪是众望所归 。
慈禧会归政 , 多半是因为李鸿章等朝中重臣多是倾向支持光绪亲政所带来的无形中的政治压力 。
因此 , 实质上如果光绪没有在后来变法中去实施的那些无脑的新政 , 而是选择循序渐进的话 , 慈禧断然不可能威胁到光绪的地位 。
然而 , 百日维新上 , 光绪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个愣头青 , 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当了24年的皇帝 , 毫无城府 , 更是毫无执政能力 。 光绪只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 根本就不管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 有了后果又该去如何解决 。
【历史故事】若光绪皇帝一直讨好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文章图片
变法一开始 , 光绪就因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劝谏他变法不能操之过急 , 他就让其开缺回籍 。 要知道 , 翁同龢在朝中颇有地位 , 是江浙籍官员的领袖 , 且他又忠于光绪 , 他忠于光绪 , 也就等于是江浙籍官员支持光绪 。 正常情况下 , 光绪应该是接着重用翁同龢 , 从而让朝中的江浙籍官员站在自己这边 , 然而重用江浙籍官员去抗衡慈禧和拥护她的那些顽固派 。
然而 , 光绪真的是毫无执政头脑 , 这般浅而易见的道理 , 他都不懂 , 他居然弃用翁同龢 。 将翁同龢弃用 , 这就等于是将江浙籍官员和那些中立的官员给亲手推到慈禧的阵营中 , 毕竟在他们看来 , 光绪为了变法 , 连自己的老师翁同龢都能罢免 , 更别说他们啦!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 他们自然不会再支持光绪变法 。
同时 , 光绪又无脑地大量裁减冗官 , 当时仅京师一地 , 被裁减官吏就达万人 , 其中包括六个部长级大员 。 裁减冗官这并没有错 , 冗官会大大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 , 也会同时加重百姓的负担 , 裁减冗官这绝对是利国利民之举 。 然而 , 历代变法在对待裁减冗官一事上都是慎之又慎 , 从来都不会像光绪这般莽撞 。
【历史故事】若光绪皇帝一直讨好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
文章图片
裁减冗官这绝对是不能肆意妄为的 , 一定是要小心翼翼的 。 冗官问题一旦处理不好 , 就会将全天下的官吏给推到对立面 , 最终只会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 试想 , 谁愿意过着这样没日没夜担心被裁减的生活呢?哪怕是没有问题的官吏他们也会害怕 , 因为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将自己所在的这个位置当成多余没用的来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