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
文章图片
曾公亮:立言高往古 , 抱道郁当时
读古诗词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 当你读某名人的集子时 , 往往因了解此人的经历 , 读来新奇感便有所减少;而有时却在不经意的胡翻中 , 偶有那顿觉眼前一亮的金句出现 , 但对作者为谁 , 却是一无所知 。
曾公亮便是我在随意的诗词翻阅中 , 出现的这样一位诗人 , 他写的那首《宿甘露寺僧舍》 , 着实让我惊叹不已 , 这诗不说能与东坡媲美 , 倒也不减其高处 , 就磅礴大气来说 , 当有一拼 , 而且如果你能慢慢地细品 , 那意境 , 那胸怀 , 自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
枕中云气千峰近 ,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 开窗放入大江来 。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
文章图片
甘露寺为江南名刹 , 居山临江 , 林木苍翠 , 历代诗人歌之咏之者以千数 , 诗人从繁华的京师移来这清幽的古寺 , 眼前景 , 笔下花 , 当是一幅大写的《江南美景图》 。
但作者的笔触却并未涉及白天悦目的景致 , 却从夜间将息之时的辗转反侧入笔 , “枕中云气”伴着“床底松声” , 似轻纱薄绡 , 缥缥缈缈 , 将那遮掩了的层峦叠嶂的风采聚于一隅 , 咫尺而有万里之势 , 让读者同自己一起 , 感受那万壑奇峰中回荡的阵阵松涛 。
笔锋一转 , 开窗放眼望去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万里江山入胸怀;全诗气势劲拔 , 霸气十足;以小见大 , 想象瑰奇 , 意象飞动 , 于想象中 , 将长江的开阔雄浑同自己的豪迈胸襟 , 不着痕迹地融为一体 , 且隐含的人生哲理 , 意境唯美 , 是一首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的绝佳之作 。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
文章图片
此诗的作者叫曾公亮 , 他的诗名并不响亮 , 而且留下来的诗作也并不多 , 大概仅十数首而已;但他在北宋的朝堂上却是位知名人物 , 被列为昭勋阁24功臣之一 , 可见其地位之崇高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 指的是在南宋理宗时 , 由皇帝钦定的 , 将对大宋王朝有重大功绩的臣子 , 由画师画在昭勋阁中 , 以示皇家对功臣的认可及思念之情 , 这对个人及后代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汉设麒麟阁、唐奉凌烟阁、清建紫光阁 , 而宋代便是这昭勋阁了 , 在这上榜的名单中 , 有争议的人物自然是不能上榜的 , 如岳飞、王安石等等 , 而文学界名气大之人 , 如苏轼、范仲淹、欧阳修自然也是无名的 。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
文章图片
在我们熟悉的人中 , 大概只是司马光、赵普和韩世忠三位 , 以及赵鼎、潘美、张浚这些二熟之人了 , 大部分是名声不彰 , 或者说是我们不甚了解的人物 , 而曾公亮便位列其中 。
曾公亮虽然名声不响亮 , 仅就史书记载看 , 能获得的信息也是寥寥 , 实在看不出有甚骄人的业绩于宋 , 但稍显诡异的是 , 在2016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 , 出现了他传记中的文言文阅读题 , 看来 , 出卷的老师们也是很看重这曾公亮大人的 。
曾公亮 , 字明仲 , 号乐正 , 福建晋江人 , 进士出身 , 他从会稽县令做起 , 仕仁、英、神三朝 , 最终做到参知政事 , 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位执宰之职 , 以太傅致仕 , 年80逝世 , 卒赠太师 , 配享英宗庙廷 , 赐谥宣靖 。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
文章图片
北宋中枢行分权之事 , 故而能谓相执之人多多 , 这些人的头衔中大都有政治家及文学家之名 , 但可惜的是 , 我们从曾公亮的传记中和流传下来的著作中 , 却很难见到其出彩之处 。
大家都知道 , 北宋这几个皇帝在位之时 , 最大的事件便是围绕着王安石变法而开展的激烈争斗 , 朝中大臣无不受其影响 , 或赞同支持 , 或反对掣肘 , 随之而来的就是或贬或升 , 荣辱转瞬间 , 闹得整个北宋朝堂是乌烟瘴气 , 不忍直视 。
但曾公亮却似乎置身事外 , 这滔天的巨浪他是连羽毛都未沾一滴水 , 在当时 , 即使是那四朝元老的文彦博也还为此四下四上 , 也折腾地够戗 , 而这位曾公亮却能够如不倒翁般地屹立朝堂 , 全无贬谪之虞 , 岂非咄咄怪事 。
【历史故事】推荐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曾公亮,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为何极少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