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95后“选择成为遗容化妆师,用跟《人生大事》完全不同的语境去讲“死的分量”

极目新闻首席采访人员张聪
什么是你“必须活下去的理由”?
B站正在播出的新剧《三悦有了新工作》里 , 顶着一个油头躺在猪窝一样的卧室里刷着手机不工作的“95后”女孩赵三悦(周依然饰)觉得自己没这个理由 。 在跟母亲的激烈争吵后 , 她离开了家 , 坐在天桥上想要“身体一歪一了百了” 。
但其实 , 赵三悦可不想死 , 她也不是只想“躺平” , 专门为逝者整理遗容的大姨苏蓉赶过来安慰她(郭柯宇饰)说 , “你只是害怕被拒绝 。 ”
这是这部剧第一次打动观众的一幕 。 在豆瓣 , 有年轻观众说赵三悦就是“世另我” , 理解“再积极向上的人被一直打击也会变得‘摆烂’”;而随着学舞美的赵三悦为了生存进入殡仪馆担任化妆师工作 , 她也开始真正了解:死 ,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当一个“95后“选择成为遗容化妆师,用跟《人生大事》完全不同的语境去讲“死的分量”
文章图片
《我在他乡挺好的》导演新作
“95后”的“丧” , 可能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喜欢看高分国产剧的观众不难从《三悦有了新工作》里捕捉到一些熟悉的气质 , 比如对于年轻人困境的真实思考 , 比如人生陷入绝境后的希望追寻 , 再看主创阵容他们可能会恍然大悟——导演李漠的前作 , 正是去年因真实描绘出城市新青年困惑状态而拿下豆瓣高分的《我在他乡挺好的》 , 而故事的编剧则是摘得过金像奖最佳编剧殊荣、在电影《相爱相亲》《我的姐姐》里透视过原生家庭关系的游晓颖 。
当一个“95后“选择成为遗容化妆师,用跟《人生大事》完全不同的语境去讲“死的分量”
文章图片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确实也出现在了这个故事里 。 赵三悦为什么“躺平”?因为“爱”学了舞台工程 , 但毕业后连着被三家剧院拒绝 , 原因无他:即便实习期她表现最好 , 但剧院还是想要个男的 。 她回家想找妈妈诉苦 , 换来的是“成天哭丧着脸 , 也不知道冲人笑一个 , 活该选不上”的责骂……
“我不能说三悦代表当代所有年轻人 , 但在我有限的观察里 , ‘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武器或逃避现实的方法 , 是这类人自我保护的方式 , 他们可能是装作什么都不在意 , 但其实是怕受伤、怕失败 。 ”日前 , 在接受B站安排的媒体连线采访时游晓颖说 。
当一个“95后“选择成为遗容化妆师,用跟《人生大事》完全不同的语境去讲“死的分量”
文章图片
而导演李漠坦言 , 希望通过讲述赵三悦的思考和成长 , 来讨论当下年轻人共通的困境和问题 , “95后人群是我非常熟悉的族群 , 剧里展示的那个年龄段 , 可能是人一生中最乖张叛逆的时候 , 也是人成长最关键的时候 。 ”他提到 , 《三悦有了新工作》整部剧就是在讲赵三悦如何脱去身上这层“虚张声势”的带刺外壳 , 然后用最真诚、最真实、最自信的自己去面对世界的过程 , “不能说我们这部剧是绝对的现实主义 , 但希望能给到一些人文关怀 , 不回避现实的困境 。 ”
金像奖最佳编剧执笔
在不那么凝重的语境里去讲“死的分量”
因为“活着没意思” , 赵三悦在剧集的开篇是“不知死、不畏死” , 但随着她为了“报复母亲”进入殡仪馆工作 , 却真的在每一天面对死亡的过程里得到了真诚和善意 , 明白了“死的分量” 。
当一个“95后“选择成为遗容化妆师,用跟《人生大事》完全不同的语境去讲“死的分量”
文章图片
游晓颖说 , 最终选择让赵三悦在殡仪馆的工作岗位上成长 , 是这个环境会把人性的一些情感放到最大 , “女性的抗压能力和细腻在这个环境里是天然的优势 , 我就在想 , 有没有可能写这样的一些人 , 她们带着自己的伤痛或故事聚集在这里 , 然后被激发出身患不一样的特质?”
不过 , 虽然是殡葬题材 , 但与之前热映并广受好评的同类电影《人生大事》不同 , 《三悦有了新工作》的整体气质并不凝重压抑 , 除了剧集整体色调上的明亮 , 三悦在殡仪馆内认识的伙伴和老师们 , 都各有幽默气质 。
对于这样的设定 , 游晓颖也有自己的考虑 。 采访中她表示 , 自己采访中认识的殡葬工作者其实讲述了很多“日常的时刻” , 比如有的妻子亲手为去世的丈夫化妆 , 也有化妆师说平时自己老给“闭着眼的人”化妆 , 结果休息时帮女友做面膜 , 对方突然睁开眼就“又吓人又好笑”的小故事 。
“这些时刻让我觉得 , 好像殡仪馆对于生死的体验不是在那么凝重的语境下的 , 其实就是很温情 , 甚至有一些有趣的点 。 ”而最后这种感受 , 她把它们放进了剧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