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

清军入关之后 , 面对满目疮痍的京师重地 , 和还没有征服的广袤版图 , 大清朝廷颁布了一系列的抚民、安民政策 , 得到了汉族文官武将及大部平民的认同和支持 。 暂缓执行“剃发令” , 就是当时的安民政策之一 。
【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
文章图片
(满族人发式图例)
根据满族人的旧例 , 无论是投降还是统治区内的汉人 , 都必须遵照满人的习惯剃发 , 以此作为归顺的标志 。 所谓的剃发 , 就是让汉族百姓换成满人的发式 。
【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据《榕城纪闻》中的记载:“剃发 , 只留一顶如钱大 , 作辫 , 谓之金钱鼠尾 。 ”也就是说 , 将头发全部剃光 , 只在头顶留铜钱大小的一片头发用来绑辫子 , 所以 , 清朝人的标准发式叫做“金钱式”或者“金钱鼠尾式” 。 这个发型保持起来很难 , 因为头顶要干净无发 , 必须做到“五天一打辫 , 十天一剃头 。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时期 ,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面会有很多剃头的师傅 , 而且生意非常兴隆的原因 。
其实在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刚入关的时候 , 沿途也发布过“剃发令” , 迁都京师之后 , 还正式的发布过诏书 , 要求京畿一带的汉人必须剃发 。
【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
文章图片
(老北京的剃头匠)
但是在汉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面 ,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的思想 , 已经深入骨髓、根深蒂固了 。 所以 , 这一政策立即引起了汉人的巨大不满和激烈的反抗 。 大批前明的文臣武将 , 要么以死抗争;要么闭门不出 , 拒绝为大清效力;要么南下逃亡 , 投奔南明政权 。 平民百姓以及汉军官兵的反抗则更为激烈 , 逃亡、自缢、兵变等事件层出不穷 。
多尔衮眼看统治未稳 , 生怕会酿成激变 , 所以“剃发令”仅仅推行了不到一个月 , 就不得不暂时停止了 。 随后发布了“暂不剃发”的诏书 , 才算是重新稳住了动荡的局面 。
然而好景不长 , 大清的统治刚刚稳固 , 就有人向朝廷上了一份强制推行“剃发令”的奏章 。 可笑的是 , 上这份奏章的人不是满人 , 而是一个汉人 , 时任大清礼部尚书的孙之獬 。
【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
文章图片
(孙之獬画像)
据史料记载 ,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 , 前明天启年间的进士 。 此人品德败坏、反复无常 , 在官场上一直没有什么发展 。 清兵入关后 , 为了给新主子一个好印象 , 他便成了第一批向清军摇尾乞怜的汉官 。 当朝廷发布剃发令时 , 他当下拥护剃发 , 并换上了满人的服装 , 因此受到了同朝汉臣们的讥讽和嘲弄 。 为了报复 , 同时也为了继续向上爬 , 就上了这份强制推行剃发令的奏折 。
他在奏折中称:“陛下平定中原 , 万事鼎新 , 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 , 此乃陛下从前明 , 非前明之从陛下也!”
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武将来说 , 激将法无疑是最有效的计策 。 孙之獬就是利用了这个策略 , 达到了自己的目地 。 多尔衮一听果然中计 , 随即决定强迫剃发 。 于是 , 在孙之獬的撺掇之下 , 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
【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
文章图片
(强行剃发剧照)
后来 , 多尔衮连发多道诏令 , 命令各地强行剃发 。 简单粗暴的剃发令 , 使得当时原本已经归顺的民众 , 再一次被激起了反抗之心 , 其中江南地区的反抗最为强烈 。
为了应对反抗 , 多尔衮派出了八旗精锐 , 直扑江南各地 。 江阴、昆山、嘉定等多处更是受到了血腥的屠城行为 。 当时的江南 , 宛如一处人间地狱 , 处处白骨累累 , 焦土横尸惨不忍睹 。 当时的亲历者朱子素 , 在《嘉定屠城略》中写道:“市民之中 , 悬梁者 , 投井者 , 投河者 , 血面者 , 断肢者 , 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 , 骨肉狼藉 。 ”
经过清军的几次屠杀之后 , 江南地区的剃发令得到了执行 。
【历史故事】清军入关之后,为何暂缓执行“剃发令”
文章图片
(清朝骑兵剧照)
不过此次强推剃发令的始作俑者孙之獬 , 也很快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 剃发令强制推行后不久 , 孙之獬就因收受贿赂被罢官免职 , 遣返回山东老家 。 在回家的途中 , 被山东起义军截获 , 一家老小被斩杀殆尽 , 而他本人也被义军捆绑折磨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