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仆固怀恩 , 就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 这个“理” , 指的是“君为臣纲” , 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 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 这些理 , 对于绝大部分饱受儒家伦理世代浸润的人而言 , 都是不可冒犯的存在;但在仆固怀恩这样的“蕃将”这里 , 却结结实实的碰了壁 , 落得个两败俱伤 。
【爱历史】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文章图片
古代任何朝代 , 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历来是头等大事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许多个体往往被无情牺牲、舍弃 , 即使他是帝王、王朝的功臣 , 即使他面对的是史上公认的“明君” 。
所以我们看到 , 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 , 打天下期间豁达倜傥、用人不拘一格 , 但在坐天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莫须有的理由、除掉了曾经的中流砥柱;
虽说“汉之贤君 , 皆曰文、景” , 开启了一段盛世的汉景帝 , 当削藩遇阻、诸侯王举起“诛晁错、清君侧”的舆论大旗时 , 他毫不犹豫地当街杀掉了自己的头号忠臣、形同左膀右臂的晁错;
宽厚如刘秀 , 对功臣也心存戒备 , 为此采取了“不任以吏职”的对策 , 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丰厚的待遇 , 但却不赋予权力;
隋文帝杨坚开创开皇之治、堪称一代雄主 , 但却多次屠戮功臣、将领 , 以至于“功臣故旧 , 无始终保全者” 。
【爱历史】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文章图片
到了气势恢宏的初唐 , 局面看似为之一变 。 打下大唐天下的李世民 , 是史上少见的善待功臣的帝王 , 开国的文臣武将 , 基本都继续被委以重任 , 活跃在外开疆土、内修国政的舞台上 。
【爱历史】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但我们也会注意到 , 唐太宗去世前 , 也不能免俗地“测试”了名将李世勣一把 , 若不是后者政治觉悟高超 , 搞不好就身首异处 。
而至于李世民的后人 , 就更不具备他的实力与心胸 , 甚至在大难之际仍首要考虑如何维护皇权威严、玩弄驭人之术 。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 , 叛军风头正劲、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 唐玄宗李隆基却轻信宦官之言 , 随意杀掉了久经沙场、常年带兵的高仙芝、封常清 。
随后的唐肃宗、唐代宗时期 , 正是唐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阶段 , 但那也是宦官参政之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期间 ,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太监几乎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 甚至可以封王拜相;唐肃宗还开创性地为宦官量身定做了“观军容宣慰黜陟使”这一职务 , 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
【爱历史】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文章图片
而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 , 源于皇帝进一步掣肘、制衡武将的迫切需要 。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肃、代两帝期间 , 朝廷将领一边在前线杀敌 , 一边奋力应对着身后的朝廷当权者;身在前线 , 也许只有性命之虞 , 面对后方 , 却往往有身败名裂之险 。
当时几乎所有具备影响力的将领 , 都或多或少遭受过宦官的迫害 , 而且是名气越大、程度越严重 , 李光弼、郭子仪自然首当其冲 , 后者甚至遭遇了父亲坟墓被鱼朝恩无故刨开的巨大羞辱 。
但面对这种屈辱 , 在实力对比、传统观念的双重束缚下 , 绝大多数将领选择了忍辱负重 。 有着“再造大唐”之功的郭子仪 , 面对来自宦官的各种刁难 , 可谓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 成就了一段“功高而不震主”的佳话;人称“中兴第一”的李光弼 , 因为不满鱼朝恩、程元振的陷害 , 拖延救援被吐蕃攻占的长安 , 不久后羞愧交加而死 。
但当时有个例外 , 那就是仆固怀恩 。
【爱历史】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文章图片
大唐立国之初 , 就以包罗万象的气度、吸纳周边各少数民族 , 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都成为一时名将;到了李隆基时期 , 出于制衡传统政治力量的考虑 , 与李林甫合计着祭出了“专用蕃将”的人事政策 , 诸道节度多用胡人 , 如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等 , 士兵队伍也是蕃、混杂 。
而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 , 也都是所谓的胡人 , 比如李光弼(契丹)、浑释之(浑族)、王思礼(高句丽)、贺兰进明(鲜卑)、荔非元礼(羌)、安抱玉(安息)、白孝德(龟兹).....还有出自铁勒族的仆固怀恩 。
仆固家族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固部” , 仆固怀恩是仆固首领仆骨歌滥拔延后代 。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 , 名将李世勣灭亡薛延陀汗国、横扫漠北 , 铁勒九姓率部降唐朝 , 仆固怀恩家族世袭金微州都督 , 成为唐朝的胡人将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