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从六镇起义来看军镇制度,北魏的不恰当处理最终导致社会动乱

公元523年 , 北方柔然趁北魏六镇边防空虚 , 大举南下 , 六镇地区遍地饥民 。 怀荒镇军民要求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 遭到镇将于景的拒绝 。 之后 , 愤怒的军民杀掉于景 , 打开粮仓 , 起兵造反 。 而其他五个军镇迅速响应 , 六镇起义爆发 。 而这场六镇起义 , 也间接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分裂 。
【历史故事】从六镇起义来看军镇制度,北魏的不恰当处理最终导致社会动乱
文章图片
在北魏入主中原后 , 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 , 征发了十万民工在上谷至河套 , 东西绵延千里的边疆地区修筑了六个主要的军事堡垒 ,, 派大军驻守 , 拱卫首都平城 。 这六大军镇 , 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 名为六镇 。
六镇虽然占地广阔 , 但并未有内地的郡县制度 , 有独立的管理制度 。 首先 , 六镇是军事要塞 。 北朝派遣鲜卑贵族担任镇将 , 调拨鲜卑官兵驻守 , 成为镇兵 。 北朝朝廷还在六镇地区安置投降的高车、匈奴等少数民族 。 这些少数民族数以十万计 , 他们和少数的汉族人共同构成了六镇的居民 。 镇将既统率镇兵 , 也管理镇民 , 负责辖区的大小事务 , 是行政长官 。 镇将在辖区内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于一身 , 与后世的节度使权力差不多 。
北魏正式把镇作为了一个行政区划 , 而词汇军镇、边镇等就因此诞生 。
【历史故事】从六镇起义来看军镇制度,北魏的不恰当处理最终导致社会动乱
文章图片
北魏想要逐鹿中原 , 就要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 , 但北魏又无力彻底消灭游牧敌人 , 只好在北方边疆地区设置军事堡垒 。 有了六镇 , 镇守边防的北魏军队进可攻、退可守 , 游牧大漠的柔然以及后来的契丹、奚等少数民族 , 既没有能力突破六镇 , 又遭受六镇的威胁 , 这样 , 这些少数民族对北魏首都平城的威胁大大减轻 。 从后世的事实来看 , 北魏统一后 , 柔然等游牧民族几乎没有南下 , 转而向西域等地发展 , 说明六镇的设置是成功的 。
【历史故事】从六镇起义来看军镇制度,北魏的不恰当处理最终导致社会动乱
文章图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六镇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
【历史故事】从六镇起义来看军镇制度,北魏的不恰当处理最终导致社会动乱
文章图片
在这些改变中 , 首当其冲的就是孝文帝改革 。 在六镇设立之初 , 朝廷选拔鲜卑贵族、强宗豪右为武将镇守 。 朝廷对六镇非常重视 , 给予很高的政治待遇;官兵们凭借军功 , 加官晋爵的渠道非常畅通 。 因此 , 六镇集中了北魏的精兵强将 , 朝廷的豪门子弟都愿意到六镇服役 。 但随着北魏迁都洛阳 , 政治重心向南方转移后 , 六镇就逐渐被朝廷遗忘 。 另外 , 在北魏的大规模的汉化改革中 ,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定族姓实施汉人的门阀制度 。 在改革之前 , 北方只在汉人社会中存在门阀 , 凭武功入仕是鲜卑人晋升最重要的途径 , 所以六镇能吸引鲜卑贵族子弟 。 定族姓后 , 门第取代军功 , 成为了晋升的主要标准 , 客观上就把鲜卑人劈成了两部分 。 南迁洛阳与留居北方边镇的两种鲜卑人 , 留守边镇的虽然也算是贵族 , 但门第低下 , 又缺乏晋升的机会 , 镇兵们就更加没有前途了 , 只能世代当兵 , 最多升迁为中级军官 。 到了后来 , 没有人主动愿意去边镇 , 都是犯罪的发配到边镇 。
六镇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业 , 因为边境地区只要少数田地可以耕种 。 所以 , 六镇在经济上没法自给 , 近半数物资供应要靠北魏从其他地区调拨 。 在朝廷重视的时候 , 河北、山西南部的州县 , 定期都要向六镇输送物资 。 随着六镇日渐边缘化 , 内地向六镇输送的物资越来越少 。 镇兵和镇民生活逐渐贫困 。 而镇将等高层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 , 反而加大了对镇兵、镇民的剥削 。
六镇设立的目的本是防备北方少数民族 , 但随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 南北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 。 柔然实力大为衰落 , 不得不主动与北魏通好 。 于是 , 北边的军事威胁大大减轻 , 六镇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骤然降低 。 尤其是迁都洛阳之后 , 六镇最重要的拱卫都城的作用也消失了 。 设立六镇的目的不存在了 , 六镇就到了存废的边缘 。
【历史故事】从六镇起义来看军镇制度,北魏的不恰当处理最终导致社会动乱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在北魏初年 , 军镇不只存在于边境 , 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也都会设立军镇 , 但随着北魏统一中原后 , 那些军镇就改为州郡了 。 但因为六镇有着数十万的官兵 , 废镇后如何安置这些人就成了大问题 , 这也是六镇为什么一直没人去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