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 二 )


当时以思结、多滥葛为首的部落在战争后期本身就主张投降唐朝 , 所以郑仁泰、薛仁贵领兵前来时 , 会有铁勒部落投降如此迅速的情况 , 但是史书中无疑夸大了薛仁贵在其中的影响力 , 也夸张了薛仁贵坑杀的人数 。
【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
文章图片
且史料中明确提及“郑仁泰及铁勒战于天山 , 败之 。 ”因此可以肯定铁勒诸部与唐军之间是发生过战争的 , 而并非因薛仁贵一人射三箭便使铁勒全部臣服 , 投降的只不过是思结、多滥葛部 , 然而在整个漠北都陷入混乱、九姓铁勒被视为一个联盟存在着严重威胁的大环境下 , 郑、薛二人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出现而对投降的部落进行严酷处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
而伴随着对投降部落处理过程的 , 是对未投降部落的进攻 , 最终结果就是不分战降一概格杀 。 天山决战结束后 , 九姓铁勒十万余众四分五裂 , 部众四散而逃:郑仁泰既敢纵兵深入色楞格河 , 那么意味着唐朝的军队在此时已经对后方的鄂尔浑河、天山地区形成了比较强的控制 。
【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
文章图片
至于“虏相帅远遁” , 指的是思结、多滥葛部的首领 , 不过史料中也同样记载:“高宗命郑仁泰讨平仆固等 , 比粟毒败走 , 因以铁勒本部为天山县 。 ”也就证明 , 逃窜的部落除了思结、多滥葛等 , 可能还有回纥 。
不过按照回纥为这一次反叛的重点对象 , 唐军追击的目标大概率是逃窜的比粟毒 , 且根据“至仙萼河 , 不见虏”还有663年以后回纥部落的迁徙的方向是土拉河与鄂尔浑河的交汇点来看 , 唐军向北色楞格河追击的方位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 所以才造成了“不见虏”的后果 。
【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
文章图片
天山决战发生在龙朔二年三月 , 根据唐军至色楞格河遇大雪来推测 , 最多不超过五月 , 也就是说在五月之前 , 唐朝已经平定了漠北之乱 , 旋即派出契苾何力作为铁勒道安抚大使 , 赶往漠北慰抚九姓诸部 。
而这时 , 经过战乱的漠北格局再一次被打乱 。
作为这一次漠北叛乱的中心、回纥部落原核心地区的“铁勒本部”——天山一带被唐朝严格控制起来 , 设置天山县 , 回纥部落则顺鄂尔浑河而下逃窜至与土拉河交汇处的地方 , 与此同时契苾何力也来到漠北宣布唐朝针对这一次漠北叛乱的最终处理决定 。 诸姓大喜 , 共擒伪叶护及设特勒等同恶二百余人以归 。
【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
文章图片
现在 , 可以探讨一下:关于显庆五年时 , 仆固等四部的那一次相当微妙的叛乱 。
如果说显庆五年的叛乱 , 仆固姑且算是参与者而不是主谋所以逃过被惩戒 , 那么龙朔元年的漠北叛乱 , 作为三个主要叛乱的部落之一 , 仆固部(或者说仆固乙突)仍然能得到唐朝的厚待 , 不能不说有些奇怪 。
而且 , 契苾何力在安抚九姓时的言行也非常耐人寻味:“国家知汝被诖误 , 遂有翻动 , 使我舍汝等过 , 皆可自新 , 罪在酋渠 , 得之则已” , 最终“共擒伪叶护及设特勒等同恶二百余人以归” 。 契苾何力言九姓铁勒“被诖误” , 而九姓铁勒又“共擒”伪叶护及同党 , 其实就是暗示 , 在九姓铁勒之中应该存在一股超越了部族界限的反叛势力 , 九姓铁勒作为一个庞大的民族联盟 , 下属分支出各个小联盟、再向下细分成各个部落、种姓 。
【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
文章图片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推断 , 我们可以肯定 , 显庆五年的四部叛乱可能就是龙朔元年叛乱的征兆 , 是这股反叛势力的试探 。 以仆固部落分析 , 我们可以认为叛乱的并非是仆固乙突 , 而是存在于仆固部落中的那一股反叛势力 , 这股势力很可能本身就在仆固部落众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 其势力首领或许在仆固部落之中居于高位 , 所以四部叛乱之后 , 有郑仁泰“追奔百馀里 , 斩其酋长而还”的同时 , 作为金微府都督的仆固乙突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 且仆固乙突墓中的形制很明显体现出他被唐朝所优待 。
我认为 , 这是因为郑仁泰斩首的是这一支反叛势力的酋长 , 而非唐朝任命正统的仆固部落首领仆固乙突 , 由于是反叛势力所为 , 与仆固乙突并无干系 , 所以唐朝自然不会追究其责任将叛乱写入墓志铭中 。
【历史故事】作为参与了反叛的部落之一,战败后的仆固为何没受到唐朝惩戒?